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今年春节期间,去传统村落打卡游玩就成为了不少游客的新选择。
四川1165个中国传统村落,今年春节吸引游客超过630万人次,云南219个中国传统村落举办了367场春节各类活动。今年以来,走进传统村落、亲身感受到乡村年俗文化魅力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新趋势。今年从初一到正月十五,就有4720万人次涌入了547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看民俗表演、新春灯会,体验各类非遗文化。
传统村落也被称作古村落,特指那些形成时间比较早、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并且值得保护的村落。目前,我国共有8155个传统村落得以挂牌保护,502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近年来,随着各地不断推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为今年去传统村落过大年提供了广阔舞台。
新活力 年轻人回到传统村落创业发展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我国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不仅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回归乡土,还吸引了不少“新村民”尝试去古村落里创业发展。他们用新的理念和新的经营方式,正在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活力。
在福建连城,璧洲村的璧洲灯笼被誉为“南宋灯笼活化石,客家文化的桃花源”。如今,璧洲灯笼不仅是一种传统民俗,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由于这几年来村里看璧洲灯笼表演的人越来越多,不少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积极参与到灯笼制作与巡游中。
不止有传承,近年来,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农村创业,他们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将民俗体验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打造了特色民宿和小店,给传统村落的业态带来了新的活力。
安徽宏村以徽派建筑和画里乡村般的美景吸引了数百万游客,而回乡创业青年的加入让这个古村增加了许多现代元素,从文创咖啡店到非遗体验,年轻创业者与非遗传承人用他们的热情与创意,为这座“画里乡村”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新发展 传统村落做强“文旅+”品牌
近年来,各地还积极从盘活传统村落资源入手,引导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融合新产业和新业态,让传统村落有了新的发展路径。
位于陕西省的袁家村不沿边不靠海不依城,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子,依靠售卖“乡村的味道”,现在成了闻名遐迩的“关中第一村”。今年春节假期,袁家村接待各类游客12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8亿元。
如今,袁家村的金字招牌不只是关中特色小吃。各类商铺现在都有村集体力量做支撑,袁家村62户村民全部参与30多家农民股份合作社,形成了“人人参股、户户分红”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近年来,袁家村还作为品牌走了出去,除了在陕西开设17家城市体验店,还在青海、山西、河南等地建设了袁家村地域民俗体验景区。
而云南的阿者科村,则依托悠久的哈尼族文化和保留完整的传统民居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将当地的旅游资源最大化,使得这个“活态的哈尼民居博物馆”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依托当地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新方式,不断激发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活力。目前,我国已在10个市(州)、75个县(市、区)开展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以传统村落为节点,化零为整、串点成线,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