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议聚焦于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通报3项考古最新进展,其中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入围。这是2022年我省启动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以来,继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淮安城市考古之后又一重要考古成果。
此次入选的草堰港遗址,距今约7200年到6900年,为江淮东部已知最早的新石器遗址。其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草王村东颜家圩北侧,是当时长江入海口与淮河入海口的中间地带,具有典型的“水韵江苏”文化基因。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草堰港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甘恢元介绍,长期以来,地理及考古学者多认为里下河地区自全新世以来受海侵影响,不太可能有超过距今6500年的史前遗址分布,草堰港遗址的发现改写了过往认知。
目前共清理灰坑、房址、栅栏等各类遗迹200余处,其中灰坑151座、房址4座。用芦苇之类的植物茎秆搭配木材作为建筑原材料,在整个遗址中十分普遍。
已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木器、蚌器等各类文物2800余件。其中,木器部分保存状态较好,器类有钻木取火器、纺轮、浮漂、锥形器、弓形器、泥抹子形器、柄等,其中钻木取火器为国内已知最早的钻木取火器实物。种子(果实)中可确定种属的有水稻、菱角、芡实、猕猴桃属等26种,以及大量破碎的果壳。依据现有鉴定结果和统计数据初步分析,草堰港遗址出土的水稻遗存为栽培稻,稻米和穗轴都表现出明确的驯化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