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大人姓李名讳桂香,1934年农历8月21日,生于汝州市纸坊镇赵落村大户人家,家里人丁兴旺,家教严格,生活富裕,是当地有名的耕读之家。曾外祖父李永斌知书达理,精于会计,常年以帮人理财为业,育有三子三女,孙辈众多。母亲为李家长孙女,视为掌上明珠,自幼心灵手巧,聪明好学,备受长辈爱戴,尤其是深得祖母何氏喜爱,老人把自己一生裁剪技艺和针线、绣花绝活无私地传授给了四个孙女儿,母亲同时又得到了外婆丁氏的纺花、织布、经布、染布、扎染真传。母亲作为李家长孙女,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家教,培养了她吃苦耐劳,聪慧能干的坚强性格,经常帮外婆洗衣做饭,给其弟弟妹妹做衣服、缝制鞋袜,贤惠善良小有名气,17岁出嫁我父亲。

由于解放前社会动荡不安,我家虽有祖传制作桐油布伞、六合帽技艺,家境仍然贫寒。婚后父母亲志同道合,白手创业,靠纺棉花、织布出售,购置制做桐油布伞、六合帽材料,在国家鼓励手工业发展政策支持下,家里生意日渐红火,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相继盖起了房屋,购买了进口自行车、缝纫机等,过上了富裕生活。

母亲长在旧社会深受其苦,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的道理。1980年前后,我国西南边疆颇不太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国家动员征兵时,母亲鼓励并支持我当兵到云南报效国家;在粮食紧缺温饱难以解决的年代,每到交公粮时节,母亲总是支持父亲把家里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自家留质量差的;在计划经济公有制时代,母亲虽然是一名家庭主妇,但她又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上世纪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母亲参加妇女突击队,不怕苦,不怕累,肩挑手提,推小车不输男劳力,深受好评;大集体时代,积极参加生产队劳动,不惜力气,干活又快又好,从不找理由逃避劳动,经常受表扬;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业学大寨运动感召下,当地为修建水渠,隆冬时节生产队组织二、三十人的壮劳力到十里外的山上采石头、打石条,母亲因在村里做饭有名,生产队想让母亲给施工队做饭。母亲没有推辞依然舍弃了小家,把一切家务交给了尚未成婚的二姐,母亲一去就是一个冬天,偶尔回来一次也是第二天一大早匆匆忙忙就走了,由于想念母亲心切,一天,我和村里的一个伙伴悄悄去看望母亲,好不容易才找到采石队住的山间小窑洞,当母亲看到我们时感到很惊讶,既担心我们的安全,又怕家里人惦记,然后边批评边督促让我们赶快回家,本想住一晚上给母亲说说话第二天一早再走,可母亲坚决不同意 ,事后得知,因采石队伙食是定量的,留住我们吃饭,怕别人议论影响不好。

在村里,母亲不但做饭和针线活手艺好,而且与邻里关系融洽,也乐意助人。谁家盖房子或者遇到红白事情,就会主动去帮忙蒸馒头、干杂活等,尤其是谁家有经布、染布、剪裁之类的活,也都乐意帮忙;农村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小环境,邻里之间闹些不愉快是常有的事,但母亲从来不与人计较,也不议论东家长西家短,与邻居、村里人都能很好相处,记忆中母亲从未与人吵过架。母亲的贤惠善良享誉十里八村,附近有的人家托熟人找到家里认干亲。碍于情面认了两个干儿子和一个干女儿。父母亲对他们和我们一样看待,不分远近亲疏,而且关系很好,经常相互帮助,关心问候,父母亲生病期间干亲家们也经常探望和照料父母亲。

母亲对祖母始终关心照顾,相处融洽,没有闹过什么矛盾。

我家与叔叔家共住一个院子,二十多年没有与婶婶发生过不愉快。我家堂姊妹较多,母亲对他们都一样关心,孩子们偶尔发生点小矛盾都会受到批评不偏袒,晚辈们对老人们都很尊敬,是一个和睦快乐的大家庭,备受乡邻羡慕。

母亲管教子女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待女孩子,从小就教她们洗衣、做饭,并把家传和自己多年积累的剪裁衣服、经布、织布、六合帽制作技艺无私地传授给了自己的四个女儿。女儿们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个个针线活做得好,不但继承了母亲三代人针法技艺,而且各有自己的风格,还经常帮邻里做衣服、鞋子等,名闻乡里,其中三女儿悟性最高,她把家传六合帽和传统服装技艺发扬光大,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大奖,被国家、省、市、县级博物馆收藏,并被汝州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穿着打扮上,母亲思想比较传统保守,对女孩子们要求尤为严格,看不惯社会上流行的奇装、怪发型等。记得二姐一次私自剪个流行发型,母亲很生气,唠叨了很长时间。女儿们成家后,母亲经常教育她们尊重公婆,处理好妯娌关系,一旦闹矛盾,就会严厉批评,让她们找自己的错误。母亲常常教育男孩子:诚实做人,真诚待人,踏实做事,不怕吃苦,要走正道。如果在外面惹是生非,尤其是打架斗殴,无论是否吃亏都要受到训斥或者挨打,从不护短。我小时候比较淘气,也多次挨过母亲的打。

计划经济年代,家里九口人生活很困难,尤其是粮食紧张,一日三餐都要精打细算,不然就会青黄不接。由于母亲计划周全,加之亲戚们小有支持,基本上没有断粮挨饿。母亲每天做好饭后,总是让父亲和我们先吃,自己吃剩饭,有时也很难吃饱。

母亲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忙完白天的事,晚上还要忙着喂猪喂鸡等。夏天中午忙着织布、做鞋袜,冬天夜里忙着纺棉花、缝衣服。不知多少次我半夜从梦中醒来还看到母亲在油灯下纺棉花,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忙乎一天的活。记得每年冬天她的双手皮肤都会裂成大小口子渗着血,没有买什么药涂,只好用温水泡后把楝籽球(当地楝树结的果捣碎搓成球晒干)搓在手上,反复使用几天就会好些。

1991年春天,父亲突然被查出患食道癌晚期,手术后,母亲强忍悲痛早晚细心照料,看到父亲每天忍受病痛的折磨,心理和精神受到极大打击,长期失眠患上了冠心病,人苍老很多,白发更稀疏了,背也渐渐弯曲了。

母亲常年操劳积劳成疾, 1996年农历8月20日,不幸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日夜牵挂的家和子孙——

母爱是无私的,更是伟大的。母亲无私地把一生奉献给了马家,一生都在为马家的老少和子孙们操劳,很少考虑她自己。为了子女们的成长、成家立业,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委屈,流过多少眼泪,从没埋怨过,始终坚持忍耐,不图任何回报。母亲的一生是短暂的、勤劳的、无私的、奉献的——

我的母亲虽然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家庭主妇,但懂得知恩图报,热爱国家,热爱社会。她不会讲大道理教育子女,但时刻用言传身教给子孙做榜样。母亲一生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她勤劳朴实,宽厚大度,对社会、对乡邻、对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是子孙们兴家立业克服困难的法宝,是用之不尽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的母亲带着牵挂离开了人世,虽然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幸福生活,但子孙们已经按照老人们的心愿,经过个人努力奋斗,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在九泉之下母亲也可以安心了。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吃苦奉献,大公无私,真诚助人,和睦四邻,敬老爱幼,言传身教,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母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