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家都会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电影李叔同简介_李叔同简介,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

2、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4、 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5、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

6、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官吏部尚书,曾经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

7、母亲姓王,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

8、李叔同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

9、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10、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墨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11、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

12、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13、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14、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5、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

16、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17、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

18、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19、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

20、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

21、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22、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后多作书法。

23、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

24、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

25、《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

26、《素描头像》是木炭画,手法简练而泼辣。

27、《裸女》受其师黑田清辉影响,造型准确,色彩鲜明丰富,有些接近于印象主义,近看似不经意,远看晶莹明澈。

28、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于临碑。

29、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

30、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

31、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径。

32、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

33、 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