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曾经对国民的收入水平作过一些调查和统计,数据面上,这个统计出人意料的是与别的数据不同,得到广泛认同,普遍认为符合实际。
(资料图)
先看一下该公司关于国民的收入分布结构。
这个数据经多方资料印证,是符合实际的,一是曾经有官方公开表态发言近6亿人平均月收入在千元以下,二是纳税收方面的数据支撑。
再看一下相关部门关于城镇房屋的统计数据。
“全国城乡共有各类房屋6亿栋”。
这6亿栋房屋中包括住宅与非住宅,按保守估计农村房屋占90%,城市的房屋只占6亿栋中的10%,也有6千万栋。
为方便计算,保守的估计具体到数字上,城市里这些非住宅假定与住宅一样多(实际上住宅肯定比非住宅多),在6千万栋中各占5%,住宅与非住宅分别也就是三千万栋。
住宅中除了老旧小区的砖混结构在六层左右外,现在的高层住宅,一般在25层到至33层左右,最少是两个单元,绝大多数是四个单元,或者一梯四户,这样一栋房屋少的平均在50到60套,多的有120套以上。
三千万栋住宅中一栋就按少得不能再少的20套计算,至少也有6亿套房屋,按每套住3人计算,可以住18亿人了,而我们只有14亿多人,并且这14亿人中,还有5亿左右的人住在农村(与月收入低于1000元基本接近)。可以住18亿人的住宅,面对的只有不到10亿人。
更何况,上述估计还是建立在6亿栋房屋中,城市住宅只占6亿栋房屋中的5%,即三千万栋,如果稍微放开一点,不那么保守估计,那么现在城里的住宅房屋就超出想象,不敢计算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再看月收入在1至2万元以及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人,总共才854万人,这部分偏高收入、高收入人群一人平均购买三套以上的话,也只能消费2562万套房屋,在6亿套房屋中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夸张一点地说忽略不计。但是,这854万人中的购买的房屋却能影响楼市,其消费行为受到关注,中介机构喜欢借此推波助澜,制造焦虑情绪,让普通消费者误判楼市的真实情况。
上述分析毕竟只是数据,是从数据到数据的判断。
还可以看看上海楼市的真实成交数据统计
据上海链家数据,在成交的所有楼房中400万元以下的房子达到80%以上,200万元的房子占35%。而成交总价在400万元以上包括上千万元、过亿的房子总共占比不到20%。高达65%的购买者购买的房屋价值在300万元以内。
这就是市场的真实状况,楼市里不是所有的房屋动辄大几百万元、上千万元,更多的是300万元以下的房子,这才是撑起楼市的中流砥柱,才是市场的实际。
每平上十万、几十万元成交确实有,这样的案例作用主要是制造焦虑,引导更多的购买者被动上车。
当房价超过了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当他们实在卷不动,力不从心的时候,市场才尽显疲态,没有底气和实力,楼市也就失去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