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发了新车,后脚老车主不干了。8月14日,部分极氪老车主联合维权,希望公司对“升级太快”进行回应。

对此,极氪方面回复称,与其他品牌一样,极氪也会根据不同时期市场和公司的情况,制定不同时期的购车权益政策,这是汽车行业普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为了给更多用户创造优质的出行体验。

约半年就“更新”

车主质疑“割韭菜”

极氪眼下正经历着新能源车企特有的困境——“上新太快”。

8月13日,极氪正式发布2025款极氪007和2025款极氪001。从公布的海报看,极氪007除了四驱顶配外,各个配置普遍降价了2万元-3万元,性能上也做了不小的升级。

发售新车本应是项大利好,谁知从发布会起,就陆续有极氪车主开始表达不满。8月14日,部分极氪老车主联合维权,希望公司对“升级太快”进行回应。

记者从车友群内传播的图片发现,极氪老车主们的主要不满是极氪车型更新换代太快,老车主权益受损,车主认为公司在“割韭菜”。此外,老车主们还质疑极氪为了冲击销量、抢占市场,先推出了“半成品”车型,带有欺骗性质。因此,部分老车主要求极氪对此次受影响的车主给予终身质保、车机系统持续更新权益,并进行一定现金和充电额度补偿。

2024年2月27日,极氪发布了2024款极氪001。极氪007于2023年12月27日发布,2024年1月1日开启交付。

在车友群中,有老车主反映,在购买2024款时,商家并未告知在几个月后汽车就会升级换代。

7月12日,极氪法务部微博针对近日有关“极氪001将推新车型”的消息进行辟谣。此前,网传图片显示,一位名为“华东李总”的用户在微信群“极氪华东门店总群”里发布消息称,本月(指7月)底,新版极氪001会正式公布。

图片来源:极氪法务部微博

8月13日,极氪发布2025款极氪001,在电池和智驾功能上都进行了升级。

极氪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2025款极氪001再次进化,首发搭载了极氪主动AI智能座舱和浩瀚智驾2.0;同时基于8295芯片构建的算力平台,在指令泛化能力和主动服务功能上不断探索。

极氪智能驾驶负责人陈奇表示,浩瀚智驾2.0包含了场景认知大模型SCM和交互式规控大模型IPM,使车辆可理解的交通场景新增超过1000种,认知准确度提升超过120%;并可以提前1.2秒预判周边车辆和行人,使准确性提升21%,碰撞风险减少28%以上。

对于部分老车主提出的质疑,极氪方面回复称,与其他品牌一样,极氪也会根据不同时期市场和公司的情况,制定不同时期的购车权益政策,这是汽车行业普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为了给更多用户创造优质的出行体验。极氪始终努力为用户提供当下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也努力把最新的技术尽快给到用户。极氪理解并尊重用户的感受,为所有超30万极氪首任车主提供了1万元的购车尾款抵扣,让大家能够置换、增购最新的极氪产品。

智驾竞争引发焦虑

之所以顶着压力也要更新车型,简而言之还是“太卷了”。

在8月13日的极氪发布会后,极氪CEO安聪慧在群访中表示,2024款极氪001已于2023年年初规划好,但由于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在2024年上半年对极氪001进行了迭代。2025款极氪001是从今年2月份发布全新极氪001之后决定研发的,决定研发则是因为当时市场和用户要求极氪001使用自研智驾系统的呼声很高。

极氪副总裁林金文也提到,当下汽车市场竞争非常“卷”,极氪需要尽快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提供给用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好表现。

在传统印象中,汽车是一类使用周期较长、更新维修并不频繁的消费品。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入“智能化”竞争阶段,消费者发现,汽车越来越“手机化”,更新升级成为了一种新常态。

其中,多数软件升级可以通过远程升级(OTA)的形式进行。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共实施远程升级召回6次,涉及车辆117.3万辆,同比增长32.2%,OTA逐渐成为汽车升级更新的重要方式。如特斯拉等以智能化见长的新能源车企,更是曾多次通过OTA形式进行过规模超百万辆的召回升级。

有极氪车主向记者表示,如果企业频繁发布新款升级硬件且此前老款无法通过更新获得同样功能,老车主确实会有“被抛下”的担忧。

另一方面,极氪等新能源车企也确实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

极氪上市后第一份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极氪实现营收147.37亿元,同比增长71%,但净亏损仍达到22.2亿元。

而据此前的极氪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82.64亿元。

相对应的是,新能源车企的研发投入极大。2021年-2023年,极氪研发费用分别为31.60亿元、54.46亿元和83.69亿元。横向对比,2023年,蔚来汽车研发费用为134.3亿元,同比增长23.9%;理想全年研发费用为105.9亿元,同比增长56.1%;特斯拉的全年研发费用超过了39亿美元,还喊出了2024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超百亿美元”的口号。

高额研发费用压力下,快速变现成为了新能源车企的重要目标,不断推出新款,似乎也成了高压下企业下意识的选择。(中国证券报 王婧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