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李志强 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际主题是“她的土地,她的权利”,我国主题是“科学防治荒漠化 有你有我有她 ”。

四川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处于重要区位。全省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有分布广、区域化危害等特点。

省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荒漠化的发生和变化,既包括干旱、高寒等原生性气候因素,也包括缺水、土薄等原生性地质因素。上世纪岩溶地区陡坡开垦和石漠化区域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结合荒漠化治理需要,四川先后实施了川西涉藏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工程、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补给区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项目。

若尔盖县阿西镇荒漠化治理前后对比。 若尔盖县林草局供图

2022年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和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较上个监测期,5年来全省荒漠化面积减少47.17万公顷,减幅23.59%。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较前期减少220592.23公顷,减幅32.93%;沙化土地减少了184942.79公顷,减幅21.43%;荒漠化土地减少了66208.10公顷,减幅16.52%。

2022年12月,国家林草局等7部委局联合印发《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明确四川“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分别为35.00万公顷、21.95万公顷。据此,我省组织编制了《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目前正在报审。《规划》明确了全省到2025年和到2030年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和分工方案,进一步细化沙化草原治理、沙化草原自然修复、沙化耕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目标任务,确保防沙治沙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省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四川省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全省荒漠化防治工作,并在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