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中非贸易具有强劲韧性充足活力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昨天(2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非经贸与发展合作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连续十五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方将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举措为主线,与非方同心协力,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国和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

近年来,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中非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近11%,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反映出中非贸易的强劲韧性。中国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超过两位数,体现出中非贸易的充足活力。

中非投资合作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过去三年,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

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成效显著。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十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在交通、能源、电力、住房、民生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非新兴领域合作动能积聚。航空航天领域,中国为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发射气象或通信卫星。电子商务领域,中非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举办非洲好物网购。卫生健康领域,中国企业在马里、乌干达、喀麦隆等国开展医药投资,提升非洲本地药品可及性。

为非洲企业提供广阔市场机遇

一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扩大从非洲的进口,充分发挥中国自身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合作机遇。

今年上半年,中国自非进口60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4%。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表示,中方尤其重视推动非洲优质特色产品输华,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已经实现连续7年正增长。为了进一步挖掘自非进口增长潜力,中方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成效显著。

在机制平台搭建方面,中方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宣介非洲产品举办数十场经贸对接、交流研讨、项目推介、展览展示等专题活动。中方还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专门设立非洲农产品专区,并且组织中国进口商与非洲展商开展一对一对接。

在扩大进口准入方面,对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实施98%税目产品零关税,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与1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22项农产品输华准入议定书。近年来,获得输华准入的非洲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例如,2023年,中国从南非进口鲜梨同比增长1733%,从肯尼亚进口牛油果金额同比增长624%。

在培育非洲出口能力方面,中方邀请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来中国参加培训,帮助非洲提升检验检疫能力。同时,积极发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农业专家作用,帮助非洲提升产品竞争力。唐文弘说,这是中国实实在在以援助促进非洲的贸易能力,让更多优质、绿色的非洲农产品端上中国百姓的餐桌。

为非洲培训人才超22万人

人才是各国发展的根本支撑。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地区二司司长白斌介绍,中方结合非洲相关国家的实际需求,累计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超过22万名。参加中国培训的学员在传递中非友好的同时,更多是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国内,帮助各自国家的建设。

具有代表性的是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该院于2016年在北京大学正式挂牌成立。8年来,为70多个国家培养了400名高端人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非洲,部分学员现在已经是非洲政府高级官员,或是各行业的骨干精英,很好地体现了南南合作的理念。

据了解,中非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传统上是“请进来”,即请非洲国家的朋友们到中国培训,包括短期培训班、学位学历培训班,派遣海外专家顾问的培训、青年志愿者等方式。培训内容也非常广泛,涉及到国家建设的各方面、各领域。除了农林牧渔这些传统强项之外,近年来,还不断拓展在5G通讯、北斗、移动支付等新兴领域的培训合作。

“培训成果在非洲国家落地开花,惠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对促进青年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白斌举例说,卢旺达学员到中国学习了菌草技术,回国后成为带头人,带动当地5万多名农民脱贫致富;肯尼亚学员到中国进行铁路运营方面的技术培训,返回国内后,很好地投入到蒙内铁路相关的运营维护工作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