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恒隆集团、太古地产等商业巨头陆续发布2024年运营数据,其中高端商业板块业绩表现欠佳,其未来发展方向引发广泛关注。

业绩“寒潮”来袭

近半个月,恒隆集团和太古地产相继公布2024年运营数据,高端商业板块业绩令人忧心。根据恒隆地产2024年财报,全年商场收入减少3%,高端商场收入更是下滑4%。恒隆地产将此归因为高端消费品市场消费者信心减弱,以及部分城市竞争对手开展激烈的价格促销,致使销售租金下降。

太古地产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近日,太古地产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营运数据汇报》及《2024年财务表现更新》公告。公告显示,在内地市场,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租用率虽上升至98% ,但2024年销售额微降0.2%;广州太古汇租用率达100%,销售额却下降10.7%;成都太古里租用率从上年的97%降至96%,销售额下降14%;上海兴业太古汇租用率为93%,销售额下降13.9%;仅上海前滩太古里租用率为98%,销售额实现3.4%的增长。

在香港市场,太古广场购物商场租用率上升至100%,2024年销售额下降10.7%;太古城中心租用率为100%,销售额下降2.3%;东荟城名店仓租用率为100%,销售额下降3.9%。

高端商业地标北京SKP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业内人士称,该项目2024年销售额或将回落至220亿元区间,较2023年创纪录的265亿元下滑约45亿元,跌幅达17%。若该数据属实,这将是其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显著负增长,甚至可能动摇其连续13年蝉联的“店王”宝座。

消费观念转变

在高端商场业绩下滑背后,是2024年高端消费市场面临的诸多挑战。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消费者信心不足、出境游复苏、消费外流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中国内地个人高端消费品市场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

该报告还显示,2024年境外高端消费外流加剧,境外消费占比升至40%。中国内地消费者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高端消费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50%和120%,但境外增长不足以弥补中国内地市场的下滑,总消费额同比下降约7%。

此外,随着市场变化,高端消费品等同于高品质生活的标签已不再被新一代消费者认可,“平替”成为新潮流,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的“如何花300元背出3万元质感”“1688如何购买?”等话题屡屡出圈。

不仅如此,本土品牌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54.9%的受访年轻人会优先选择国货品牌。

业内人士表示,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高端商场的客源。一些电商平台上的高端消费品牌日益增多,在一些节日还会推出促销活动,吸引了更多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高端消费品。尽管高端商场在体验式消费方面具备优势,但在价格和购物便利性上与电商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寻求破局之路

尽管当前高端商场业绩承压,但太古地产、恒隆集团、开云集团等企业对未来仍保持信心。恒隆集团主席陈文博在业绩会上表达了对2025年业绩微增的期望,太古地产在业绩报告中也展现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目前,高端商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从“单极引领”进入“多强争霸”时代,对高端商场的考验依然众多。

为应对挑战,各大商场纷纷调整策略。恒隆地产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商场扩建方面,上海的恒隆广场和港汇恒隆广场正在进行扩建,通过增加零售面积、丰富业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丰富的业态组合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商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通过加强与顾客互动,与知名国际品牌合作,再配合会员计划,可为顾客提供独特且无可替代的零售体验,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北京SKP正加速数字化转型,随着其“线上精品店+线下沉浸体验+跨境物流”全渠道体系的完善,其或将在新零售赛道重新构筑护城河。

三里屯太古里北区不断引进更多的高端品牌门店,目前路易威登、迪奥和蒂芙尼已经设起围挡装修,德基广场则凭借艺术博物馆、沉浸式商业空间吸引年轻客群。

随着户外运动热潮兴起,越来越多的高端商场开始提高运动品牌占比。港汇恒隆广场引入了户外羊毛衫品牌Icebreaker、特步集团旗下网球品牌Kswiss、户外露营品牌牧高笛,始祖鸟、迪桑特、凯乐石和猛犸象等户外运动品牌的门店已开业。

三里屯太古里南区的调整已基本完成,加入了始祖鸟、萨洛蒙等中高端运动品牌和Acne Studios以及Ami等设计师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优化运营管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高端商场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重焕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地产的格局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演变,为城市商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变化。( 陈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