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2月9日电 题: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相关资料图)
11月29日深夜,中国西北,大漠深处,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原腹地,古都洛阳,“巨龙飞天”的图景通过视频直播传送至中信重工铸锻公司电炉班班长杨金安眼前,这位参与飞船配套逃逸塔系统部分专用金属铸锻件制造的大国工匠,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自豪。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能够贡献一份力量倍感荣幸。”先后13次参与神舟系列飞船相关专用金属铸锻件制造的杨金安说,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就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2022年9月14日,工人们在中信重工车间内组装一批直径7.9米的矿用磨机。(图片由中信重工提供)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位于河南洛阳的中信重工(原洛阳矿山机器厂)始终坚持打造“国之重器”,从“神一”到“神十五”,中信重工已连续15次为神舟飞船承担重要锻件研制任务。
进厂已有38年的杨金安,是技能娴熟的资深炼钢工,从炼钢炉里舀一勺钢水,泼在地上,看钢花的发叉量,他就能判断钢水的碳含量。将近一米八个头的杨金安不仅是业务能手,更是学习尖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杨金安说,报告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放在重要位置。”杨金安认为,他作为一线工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扎根炼钢一线,攻坚克难、创新创效。
多年来,杨金安带领团队连续攻克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炼出了航空航天钢、特种钢、核电钢、石化加氢钢等一系列“高精尖”钢种。这些钢种成功应用在神舟系列飞船、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上。
正是因为有一批像杨金安一样持续践行自主创新的员工,中信重工积累了雄厚的科技硬实力。推出第一台高压辊磨机,第一套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规格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自磨机、半自磨机、球磨机等……中信重工持续取得科技“硕果”。
2022年9月16日,工人在中信重工车间内清理打磨一批出口的矿用磨机筒体。(图片由中信重工提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中信重工副总工程师王新昌说,中信重工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力促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中信重工营收67.68亿元,同比增长23.35%。
刚刚过去的11月份,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制造强国”的新部署,中信重工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性、全局性、变革性的研究谋划,明确“做强传统产业、做成新能源产业、做大成套产业、做精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
2022年9月16日,工人们在中信重工车间内吊装一批出口的矿用磨机大齿圈。(图片由中信重工提供)
大雪时节,车间外地冻天寒,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全力以赴完成一批来自老挝、巴基斯坦、刚果(金)等国的订单,在年终岁尾努力冲刺。
60多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洛阳西郊一片麦田上建起栋栋厂房。几十年来,中信重工一直担负着打造“大国重器”重任。如今,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怀揣发展蓝图,坚持创新驱动,杨金安和工友们正以实际行动,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