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机器人ChatGPT这段时间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大家惊叹人工智能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同时担心科技的发展会为人类带来某些困境,甚至让《流浪地球2》里量子计算机“Moss”毁灭人类的科幻变为现实。而最现实的担忧是:这些人工智能是否会迅速取代一些职业或工种,让很多人丢掉自己的饭碗?


(相关资料图)

人类历史上每次技术的飞跃,除了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必然会引发相应的质疑或困惑、焦虑等情绪。人工智能上一次“出圈”是在2016年,谷歌旗下AlphaGo在五番棋“人机大战”中4比1战胜当时的围棋第一人、韩国棋手李世石,令“人类智慧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守。3年后,年仅36岁的李世石宣布退役,据说很大原因是仍然无法从输给“机器”的沮丧中走出来。

人机大战后不到7年时间,围棋这项运动,或者说棋手这项职业,的确已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许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人工智能将职业棋手拉下“神坛”

“职业棋手再也不像以前那么权威了,现在我给棋迷朋友讲棋,往往都是说和大家探讨,不敢轻易下结论。”湖北著名棋手阮云生七段谈到人工智能的影响时说。

这是因为,自从AlphaGo占据围棋胜负的优势后,AI(特指人工智能围棋软件)不断迭代,目前最牛的AI已经可以在和一流围棋高手对弈时授2到4子。“职业棋手的神秘感没有了。”阮云生说,以前一些围棋爱好者非常珍惜向职业棋手讨教的机会,现在他们转而向AI求解,更加方便。

职业棋手“作弊”的现象也突然成了热点。去年3月,中国围棋协会对一名叫刘睿智的初段棋手进行处罚,他因为违反比赛“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的规定,被禁赛一年。而早在2020年,韩国女棋手金恩持也因为比赛中通过网页浏览人工智能招法,被韩国棋院判定为作弊被判禁赛一年。

据最新消息,中国围棋联赛已经在今年围甲比赛场地的洗手间安装了信号屏蔽器,防止棋手“遛狗”(通过AI帮助下棋)。这几年,屡屡出现质疑棋手借上厕所作弊的声音,令原本风雅的围棋对弈有些斯文扫地。

例如韩国顶尖棋手申真谞,就因为比赛中“2个小时上了6次厕所”被暗指作弊,一度在中韩棋界引起轩然大波。而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棋手杨鼎新在朋友圈公开质疑好朋友李轩豪作弊事件,最终以中国棋协认为证据不足对杨鼎新禁赛半年而告终。

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申真谞和李轩豪有作弊行为,不过他俩的行棋风格的确和AI有很高的相似度,因此被一些棋迷分别冠以“申工智能”和“轩工智能”的称号。现在,棋手们已经很少像以前那样纹枰对弈,通过碰撞和交流来提高棋艺,而是关起门来向AI学棋。不过,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大家的行棋风格都相差无几,很难再有之前“中国流”“宇宙流”“秀策流”之类的划分了,只能统称为“AI流”。

中国著名棋手柯洁曾经直言,他并不喜欢AI,因为它的出现让围棋失去了原来的美感。他说:“我现在看到AI比较痛苦,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办法走出比AI更优秀的好棋。”

围棋并不会因人工智能而消失

虽然人工智能给职业围棋带来了一些烦恼,但这并不影响普通棋迷对这项大脑游戏的热情和参与,围棋对孩子们的辅助教育功能也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原湖北队职业棋手刘帆四段退役后一直从事围棋的社会推广工作,他觉得,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围棋的普及更有帮助,学棋的人反而更多了。他现在除了继续推广校园围棋外,还受邀担任马来西亚围棋国家队的主教练,每周通过网络为队员授课。

围棋肯定不仅仅只有胜负,其中之“道”可谓博大精深。刘帆说,几十年前的日本棋坛,棋手往往要到30岁后才能走上棋艺巅峰。因为这个年龄才有了关于取舍、进退、轻重等人生感悟,将其融入棋盘之上,棋艺才会臻于圆满。而现在的围棋越来越讲究算力,冠军成了年轻人的专属。

不过,对于中低水平的棋手来讲,要想提高棋艺,乃至更高层次地领略到围棋的“道”,找一个好的老师,与有经验的棋友进行交流仍是最好的方式。

李喆六段目前在武汉大学教授围棋文化课程,之前他在北京大学攻读了哲学(本科)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硕士),他被认为是对围棋AI研究最深入的专业人士之一。他认为,AI只是站在胜负角度“理解”围棋,它能下出最精妙的着法,却不会告诉你“为什么”。“相当于你只知道考试的答案,却不知道解题的方法。你需要对其有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逻辑。”李喆说。

李喆认为,未来不排除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达成和棋手更深入地交流,但人类感悟围棋之美,通过围棋挑战自己思维能力的极限,这个功能永远不会消失。据他介绍,目前武汉大学的围棋教学可谓供不应求,很多学生想学而报不上名。“围棋和许很多学科可以形成交叉,它有助于学生对哲学、艺术、人工智能、脑神经科学等多学科更好地理解和钻研。”

人工智能为围棋打开“壮美天地”

简单来讲,人工智能的初衷是希望让机器更“聪明”,代替人类完成生产任务。例如谷歌公司表示,理论上,如果ChatGPT参加该公司面试的话,它将会被聘用为入门级程序员。

相对而言,下棋并非简单的生产,棋手暂时还没有感受到程序员的恐慌。但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围棋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介入呢?

李喆介绍,有一些棋手对AI存在消极的看法,主要是为“下棋的意义”感到困惑。以前,棋手希望能在对弈过程中不断寻找围棋下法的最优解,求索最接近完美的棋局。但现在这种使命感似乎没有了,人工智能大大地走在了人类的前面。

李喆认为,AI在很多时候“反传统”的下法,可以帮助人类打破思维上的惯性和束缚,更好地理解围棋,接近围棋的真理。“这需要棋手有更快的应对能力,放下成见,以一种谦卑的心态重新学习。”

杭州围棋队教练郭闻潮介绍,近年来在围甲比赛中进步显著的杭州队,就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AI,“现在队里复盘,有些局部变化下的时候看不清,用AI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下法的胜率,大家讨论起来就更高效”。

李喆建议,当前形势下,对弈网站、教学模式、竞赛方法等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业余爱好者到职业棋手的练棋方式都将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尤其是对于职业棋手和冲段少年而言,借助AI的训练将成为最重要的训练方式。

早在AlphaGo与李世石“人机大战”时,李喆就曾撰文称:“AlphaGo下出了许多完全在人类棋手经验之外的着法……我隐隐读到了这些着法背后壮美的天地,这壮美天地当然不是AlphaGo所创造,而是有悠远历史的围棋本身所自有的丰富与辽阔。”(长江日报记者傅岳强)

【编辑:邓腊秀】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