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月初美国方面抛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亲乌克兰的团体所为的言论后,俄罗斯方面始终坚持认为美方这是在试图把自己“择干净”,而相关事件必须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公正的联合调查。但这方面却有一个主要障碍,即事发水域的丹麦自始至终回避或者拒绝俄罗斯多次提出的联合调查方案。对此,俄方近期再次要求丹麦方面必须给个说法。


(资料图片)

丹麦始终拒绝联合调查

“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由1号和2号管道共同组成,经过波罗的海海底,用于向德国和西欧输送俄罗斯天然气。去年9月,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两条管道在一系列爆炸中严重受损,致使俄欧天然气供应中断,而至今仍没有人声称对此事负责。虽然该管线主要起始点分别是俄罗斯和德国,但沿线相关的丹麦、瑞典及德国都在事后进行了独立的调查。事发后,俄罗斯多次向瑞典、丹麦提出成立联合调查组的提议,但屡次遭到拒绝。

在本月初美国再次抛出推卸言论后,俄罗斯认为在联合国框架内展开公正、公开的联合调查势在必行,也是找出事件真凶的唯一办法。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本月18日表示,尽管丹麦方面拒绝了俄方针对“北溪”爆炸案展开联合调查的请求,但俄将继续通过外交途径要求丹麦回答俄方已经提出的问题。扎哈罗娃指出,只有通过全面、公开的国际调查,才能得出有关事件原因、组织者、肇事者的可靠、客观的数据,而这样的国际调查必须有俄方代表参加。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本月21日公开表示,俄方不信任丹麦、瑞典及德国的调查结果,俄方寄希望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牵头发起的独立的国际调查。

爆炸物残片成关键证据

俄总统普京表示,根据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报告,在距离“北溪”管道遭到爆炸破坏的地方约30公里处发现一个类似“小柱子”的可疑物体,该公司的专家怀疑这一装置可能是用于远程引爆炸药的天线。俄方专家分析认为,引爆装置可能不止一个,可能还有残留。由于该爆炸海域位于丹麦专属区域,因此俄方要求与丹麦或国际组织一起进行联合调查。

普京本月14日在参观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的一家飞机制造厂时表示,在深海海底制造具有如此威力的爆炸,只可能由得到拥有相关技术国家全力支持的专业人士来完成。普京强调,“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很明显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恐怖主义行为。如果不被允许进入现场调查,俄罗斯很难调查“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真相。2月8日,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赫什在《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一文中详细披露了美国安全与情报部门策划、总统拜登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实施、挪威军方配合实施“北溪”管道爆炸的全过程。美国白宫和挪威外交部对相关说法均予以否认,丹麦方面则表示“无可奉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实施海底管道爆炸,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技术能力及可能进入波罗的海实施行动”,而乌克兰缺乏必要的技术。

不出意外,丹麦外交部长拉斯穆森“再次”果断拒绝了俄罗斯方面的联合调查提议。拉斯穆森表示,丹麦方面将根据负责“北溪”管道运营的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提供的“在管道附近发现不明物体并怀疑与爆炸案有关”的照片进行相关调查。而据西方媒体报道,近日丹麦皇家海军正在博恩霍尔姆岛东部进行水下作业,该岛距离被爆炸损坏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不远。这一说法的准确性得到了丹麦军方的肯定,但丹麦方面对军事活动的目的却讳莫如深。

未来各方博弈仍将继续

“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已成为当前俄乌冲突的组成部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北溪”管道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项目,无论对于直接受益者俄罗斯、德国,还是因该线路存在而如鲠在喉的美国,各方围绕管线的博弈和暗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对天然气生产大国俄罗斯和需求大户欧洲来说,这是一条双赢的能源供给通道,而长期以来寻求能源独立的德国成为欧洲方面的主要代表,这也是该管线直接连通俄罗斯和德国的主要原因。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强加给这个项目更多的意义,其中作为域外国家且完全没有己方参与的美国多番搅局,甚至将其称为“莫斯科破坏大西洋安全的工具”。从2011年“北溪-1”投入商业运营,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无一不对该项目虎视眈眈,甚至不惜搬出《美国敌对国家制裁法案》(CAATSA)对“北溪管道”项目继续进行制裁。特朗普执政时期,《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内容就已包括对参与北溪2号项目的企业实施制裁,时任国务卿蓬佩奥更是多次公开表示“美国将尽一切努力继续阻止北溪2号项目”。

由此不难看出,“北溪”管道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停止运营,美国方面都是“最高兴的”。俄方认为,美方本月初关于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实施了“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表述意在洗清自身嫌疑,转移公众视线,完全是无稽之谈,坚持要求就此事进行公正、公开的国际调查。

应俄罗斯方面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21日开会审议“北溪”管道问题。涅边贾表示,丹麦、德国和瑞典中的任何一国都没有同意俄方参与调查,相关调查不仅不透明,而且意在掩盖痕迹,袒护美国。有意思的是,今年2月,丹麦、德国和瑞典在向安理会提交的联名信中称已向俄方通报调查的相关信息,而俄方则表示“什么都没有收到”。

“北溪”管道项目的博弈由来已久,此次俄方针对爆炸案的联合调查又再次遭到丹麦方面拒绝,可见未来各方围绕该事件的斗法仍将继续。虽然扎哈罗娃多次强调“事件真相不可能被掩盖”,但在美西方的多重阻挠下,调查可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而此类事件的最终结果可能就是“没有结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