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三明治、咖啡、手工饰品……6月11日,一场“异国风情”的市集在南京市盛捷青奥国际社区举行,多国美食和文创手工制品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来“赶集”。这个周末,各类创意市集在南京城各个角落火热开市,“时尚感”和“烟火气”并存。城市“市集”的复兴,既是传统的回归,亦是创新的延伸,会成为刺激城市消费的利器吗?
原创新潮产生吸引力
6月11日,南京青奥国际社区第三届融享生活节暨国际公益志愿者服务联盟成立一周年活动在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盛捷青奥国际社区举行,时装秀、跆拳道、歌舞表演接连不断,不同国籍、肤色的孩子登台献才艺。
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同步举行的市集上有近60个摊位,分为美食饮品、原创手工等几大板块。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都感慨,不仅体验到了各国风情美食,还了解到当地文化,增长了见识。
“市集是摆摊,但卖的不是地摊货。”现场,王女士用一句话总结了她眼里市集的魅力。她觉得逛市集最大的收获,除了现场即时的消费,每次还能“种草”不少物品。来市集摆摊的摊主们,大都有自己的淘宝店或者线下门店,“如果觉得产品口味不错或者设计有趣,我还会找线下门店或者淘宝店关注一下。”
“在市集摆摊之后的三四天时间,我的淘宝店访问量增加了大概50%。”一个售卖文创周边的店主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另一个摊主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她是设计师,卖的饰品有一部分是自己纯手工做的,不是淘宝识图可以找到的,希望买家能看到它背后的价值,而不仅是关注价格,“市集更像一个交朋友的地方,卖家希望能遇到懂货的人,发展成忠实客户。”
亲切氛围感是网购所没有的
近期,南京的各大旅游区、创意园区、商圈,掀起了一场市集浪潮。
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一家商场,每周五、六、日傍晚开启“露营市集”,帐篷、晚风、音乐,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来“打卡”。“各大商圈都把市集这类线下活动当做吸引客流、促进消费的一种手段。”商场市场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感觉市集有种神奇的魔力,每个摊位都有独特之处,你永远不知道下个摊位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小玩意儿。”带着6岁女儿来“赶集”的朱女士说,小小的市集浓缩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烟火气,接纳不同需求的顾客。
五马渡广场的后备箱市集,在网络平台人气颇高。据悉,这是南京后备箱市集的第一家公司,车队有两百多位车主,车主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甚至对后备箱的装饰、不同摊位的选品都有要求。上周末,丁女士一家三口来到五马渡广场打卡,她发现,在市集中,人们大多并不抱有特定的购买目的,休闲娱乐的成分会更高一些,而市集摊主大部分来自非商场品牌,为消费者带来可“淘货”的空间,“买家与卖家之间可以聊天、砍价,这份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氛围恰恰是大商场与网络购物所没有的。”
头部市集品牌浮出水面
市集到底有多火?《2020 商业地产志年度报告》显示,据不完全观察,2020年全国多个商场空间,举办了超过1000场与市集相关的主题活动。
文艺的、时髦的、新锐的、搞烘培的、冲咖啡的、聊环保的……特色各异的市集品牌相继出现,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头部市集品牌。业内人士认为,成熟的市集品牌,早已不只是简单的主办方角色。以“伍德吃托克”和“凡几”为例,现在,他们既能跟品牌开展跨界合作,也能隐身幕后提供策划服务,甚至牵线独立品牌一起做活动。市集的复兴、市集品牌的成长,将为新锐、独立品牌带来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