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桃花源景区,游客在桃花山牌坊前跳起欢快的舞蹈。潘敬林 摄


【资料图】

二、环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以来洞庭湖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旅游产业在与扶贫脱贫、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推进的有机融合中获得了新的发展。但由于受三年新冠疫情漫延的冲击以及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环湖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尚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基础比较薄弱。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良好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但洞庭湖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建设、游客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主题不突出,旅游企业实力不强、发展乏力。缺乏战略投资商和起发展带动作用的龙头旅游景区。如湘阴青山岛是洞庭湖中现存唯一四面环水特色小岛,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显现其开发价值。尽管其开发及发展战略规划也早己制定,本人也曾参加过评审。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难以配套,至使规划很丰满,但落地却骨感,一直停留在原有简陋、粗放的开放状态上。还有一批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如此。

2、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尚处于粗放阶段。其主要表现一是只有少数重点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大多数旅游资源尚未被认识与开发和利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洞庭湖旅游核心区范围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山、峰、岗、岭、洞、湖等多达130余处,楼、亭、台50多处,祠庙、墓坊碑塔、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多达100余处,而到目前为止,真正已开发较为成熟的,只有岳阳楼、君山、桃花源、屈子祠、柳叶湖等少数景点,大部分旅游资源“养在深闺无人识”,湖区许多县的人文历史及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正待人们重新认识。二是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从旅游产业区域发展规律来看,省内各地旅游业不可能同步发展,最具旅游资源优势的往往率先发展,如张家界、凤凰的旅游业及韶山、衡山、长沙的旅游业就走在全省前面,并形成了旅游热点目的地及旅游精品线路。洞庭湖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尚未形成环洞庭湖的品牌概念,也未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故一些旅游景观的开发只是孤立进行,有的虽然建成了某些设施但利用率很低,如南县厂窖镇2009年建成了“厂窖大惨案纪念馆”及纪念碑,岳阳君山区团湖也建设了规模可观的团湖荷花旅游广场,但平时少有团队游客,设施利用率很低。常德桃花源景区基础建设投入很大,景区接待功能也较健全,但始终难以转化为持续的景区经营优势与市场品牌优势,游客到此流量极不稳定。

3、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转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过境性。由于洞庭湖区域的交通便利,承东往西、连南接北均十分方便,故游客在洞庭湖区域具有明显的过境游特点,逗留时问短。据前10年有关资料统计,平均每个游客在长沙逗留的时间为2.86天,在张家界逗留的时间为3.82天,而在岳阳逗留的时间仅为0.39天。游客逗留时间短必然造成旅游设施利用率低。此外与山区自然资源比,湖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转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洞庭湖湿地冬季观鸟、夏日赏荷和水上旅游项目等均具有很强季节性,难以常年开展。

4、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旅游商品优势和产业优势。洞庭湖区农副土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水产品资源丰富,但旅游商品开发却很薄弱。除了岳阳楼景区开发了一些以《岳阳楼记》为标志的竹刻、纸扇等工艺品外,其他有洞庭湖区域特色的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及旅游工艺品太少,特别是价值链高端的品牌旅游商品缺乏,难以激发国内外游客的购物冲动。

5、自然环境限制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是洞庭湖为过水性湖泊,季节性水位变化较大,对永久性旅游设施的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维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是血吸虫病的负面影响难以清除。由于湖区尚未根治血吸虫病,湿地、湖泊、港汊尚有丁螺,导致人们“谈虫色变”,致使到湖区旅游者和投资商存在恐惧心理,许多临水、亲水、戏水项目都难以谋划与启动。三是洞庭湖区域冬春两季寒冷天气时间持续时间较长,由于该区域处于湖南北部,与长江相连,且地势低,自每年冬至来年春,低温多雨风寒时间长,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在客观上也限制了人们的旅游出行活动。

6、体制束缚造成旅游资源的碎片分割。行政权力条条块块对市场的分割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层障碍,在洞庭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也存在此类问题。一是行政部门分割碎片化。湖洲、水面、生物资源等的管辖权限分别归属林业、湿地、水产等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难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难已形成开发合力。缺乏旅游资源日常管理与开发的平台型实体(管理处或开发公司),旅游项目的立项、招商、开发、管理等难直接落地。二是行政区划分割碎片化。目前两省四市的行政区划壁垒没有完全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管理条块分割明显,统一的市场标准和产业政策尚未出台,信息共享机制仍不够畅通,即各个区域分散规划和各行其是进行规划和开发。三是旅游资源开发碎片化。各地无序开发带来的资源破坏。一些旅游景点由于缺乏缜密严谨的规划,其开发建设现状与其资源底蕴不完全适应。旧的经济增长体制和模式盲目追求产值高速增长破环旅游资源。

沅江市漉湖,成群的小天鹅在水中游弋、嬉戏。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京明 摄

三、系统深度开发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正当其时

进入“十四五”以来,环洞庭湖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旅游资源的全面深入开发也正蓄势待发。

1、我国进入消费升级与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阶段。从旅游消费需求的动力来看,按照国际经验,一国人均GDP超过了8000美元后旅游消费便成热点。中国已从总体上进入全面小康的新阶段。202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8.57万元,相当人均超过1.2万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之后,以追求享受性、发展性消费为主的“消费升级”阶段到来,旅游消费兼享受性、发展性消费于一体,旅游消费热点正在我国形成并将持续不衰。而且旅游消费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近地游与远地游、国际游与国内游、山区游与水乡游、文化游与生态游、休闲游与体验游等互相交织,因此,大力发展以绿色水乡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环洞庭湖旅游业正是时候。

2、环洞庭湖区域空间区位优势明显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方便。环洞庭湖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最大腹地,也是武汉长沙南昌中三角城市群的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过渡带,也是南方与北方的结合部,战略区位凸现。从旅游地理视角看该区域毗邻湘鄂赣渝四省市,地处长江中游经济带,上连长江上游成渝城市圈及三峡旅游风光带,下接庐山及鄱阳湖生态风光旅游带,位于重庆、武汉、长沙、张家界、桂林、南昌等几大旅游城市的周边,通往各处方便,且在旅游项目上有互补的特色,无论是发展团队游、自驾游、多日游、一日游等都较易衔接或延伸。

3、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观,为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支撑。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刚性支撑,“十一五”以来至今,环洞庭湖区域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从“桥渡并存”阶段突变为“高速高铁联网”时代。过去以岳阳洞庭湖大桥、益阳茅草街大桥为标志的“桥改渡”工程使湖区各县、镇之间的人流、物流时间大大缩短。其后,在京珠高速率先经过洞庭湖区域后,杭瑞高速在湖南的最东段——大岳高速公路(不含洞庭湖大桥)建成通车。大岳高速与已通车的岳常高速、长常高速、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许广高速、平益高速等交叉形成环洞庭湖高速公路网络系统,将更好的带动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环洞庭湖各县己实施的县、镇、乡、村公路体系建设工程,使环洞庭湖区域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主导的公路交通体系实现了城乡畅通。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京珠广铁及沪昆高铁的开通,使港、澳、台、粤及全国各地区居民可直乘高铁抵达洞庭湖地区。2022年底渝厦高铁中的长益常高铁开通,并与张吉怀高铁相连,使洞庭湖区域与长株潭大都市圈及大湘西片区更紧密连接。已建成通航的岳阳三和机场将与常德机场构成洞庭湖区域东西双空港,加快洞庭湖区域更加便捷联通国内外各地。

此外,“十三五”以来,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都建有一批大型现代购物中心,一批星级酒店也正在修建中。同时,洞庭湖区各县城“扩容提质”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城面貌有了根本变化,有的正向明星城市发展。这些都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4、重点地区及标志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并积累了经验。如岳阳楼景区的改建和重新拓宽,岳阳南湖风光带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景点单一、景区狭窄、接待能力有限的局面,使岳阳市区旅游景区景点体系不断完善。常德市区沅水南北两岸诗墙画墙的修建、常德柳叶湖的改造及夜游穿紫河项目的开通、湘阴洋沙湖—东湖湿地公园建设及洋沙湖国际度假区项目等都为提高环湖的旅游品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发展环洞庭湖旅游产业具有带动意义。汨罗市委市政府则突出“龙舟故里、端午源头”的优势,努力唱响龙舟文化品牌,在市区建设了全新的屈子湿地文化公园和龙舟竞渡中心为标志的汨罗江生态风光带,并全面规划实施了原屈子祠景区的全面升级,恢复重建了品质一流的屈子书院及屈子文化公园,突出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正朝着把汨罗建成屈子文化旅游基地的目标逼近。

5、各方对发展洞庭湖区域全域旅游形成共识与主动性。“十三五”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前所末有重视旅游强省建设,湖南省文旅厅成立后突出抓全域旅游,岳阳加快构建古城旅游板块、江湖旅游版块、山岳旅游板块,打造“游山玩水登楼逛古城”旅游品牌。常德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培育,打响世外桃源旅游品牌,塑造“亲亲常德、浪漫之城”的城市形象。益阳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竹乡、花乡、湖乡、茶乡农家乐。特别是202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后,洞庭湖区各地都把发展本地全域旅游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战略。如常德突出以桃花源、柳叶湖滨水旅游带动旅游文化产业。该市武陵区持续举办“520来武陵”的城市品牌推广活动,打响“爱在武陵”的城市品牌,以文兴旅,文旅融合发展。湘阴县全力支持打湖造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并突出左宗棠的名人效应打造柳庒湖湘文化博览园,2022年12月成功策划了“左公柳”从甘肃省肃州回归湘阴柳庄的活动,极大提升品牌价值,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澧县、桃源、南县、桃江、沅江市、华容县、岳阳等县都注重县城公园及特色旅游景点的建设,在财政资金偏紧情况下也尽可能加大这些项目建设的投入,为老百姓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和旅游景观景点。

(未完待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