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如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顶峰俱乐部远眺,碧空如洗,满目绿意盎然。南方山谷间几条赛道,蜿蜒曲折延伸到古长城脚下。这里就是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相较于“雪如意”的名声在外,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则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并不为人熟知。这里曾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合计产生金牌最多的场馆,在后冬奥时期,这里也开始转型。运营方针对国家冬季两项技术楼和比赛场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建和调整,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以及提升设施的功能和可用性。
速度和激情巧妙融合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北侧山谷内,自北向南依次布置靶场、赛道与起终点区、场馆技术楼等。赛道共分为11个赛道段,总长度12.3公里。冬季两项是越野滑雪和射击结合的项目,运动员需要根据赛事要求滑行一段距离举行一次射击,在最少的时间内完成比赛,同时尽可能射中目标以避免被罚时间。该项目将滑雪的速度和射击的激情巧妙融合,极富挑战性和观赏性。可以说是达到“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境界。
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由清华建筑团队引领全部规划设计。其中,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教授主持,庄惟敏也因此成为了世界首位“既设计了夏奥射击赛场又设计了冬季射击赛场”的建筑师。他指出,场馆整体布局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保留原有树木,体现冬两源于“雪中狩猎”的激情与乐趣。冬两比赛由远古时代的滑雪狩猎演化而来,技术楼的建筑造型干净利落、朴素大方,既有冬两运动员射击的神态,又仿佛古代神箭手百步穿杨的身形。
庄惟敏提到,在赛场用地踏勘期间,专家发现东侧山脊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古杨树段。出于对长城遗址的保护,设计师从赛道外引出一条通往长城遗址的热身赛道,既符合长城保护不改变原状原则和最低程度干预原则,又让长城文化元素与历史环境交相辉映,为外国运动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了机会。
提升设施功能和可用性
冬两中心承办了冬奥会冬季两项、冬残奥会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比赛,共产生11枚冬奥会金牌和38枚冬残奥会金牌。赛后,张家口全季美嘉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运营方,针对国家冬季两项技术楼和比赛场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建和调整,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以及提升设施的功能和可用性。
该公司副总经理钱佳楠介绍,赛时,技术楼主要功能为赛事管理和技术用房。赛后,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进行场馆再利用。一层改建为集接待、餐饮、休息为一体的接待大厅和研学教室,二楼改建为休闲酒吧咖啡厅;三楼为研学公寓和办公区域;四楼改建为室内比赛活动场地和会议室;地下场地用作激光射击靶场。他们还对越野滑雪和射击场地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性改造——手气步枪射击靶场、多功能运动场、绳网拓展区、露营广场、自行车泵道公园、文娱草场区等,还可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和大型户外活动。
6月22日,改造完成的冬两中心对外开放。7月15日,这里便举行了京津冀青少年户外定向比赛,300余名选手参加角逐。钱佳楠提到,一个多月的时间,冬两中心已经举办了20多场活动和赛事,“现在每到周五、周六,团建、活动、会议非常多。”
此外,冬奥研学也是冬两中心的一大亮点。钱佳楠说:“来到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走进赛事场地,了解冬奥会的历史和文化,参与各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尤其是学习运动员在复杂环境下保持镇定和控制情绪等能力,对于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大有裨益。这也是我们积极推动冬奥项目落地共享的不懈动力。”
冬奥核心区成改造重点
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包含3个竞赛场馆,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以及1个非竞赛场馆,张家口奥运村。其中,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正依托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现有场地,在保留冬季运动员赛训功能的基础上,将现有赛道改造成中国最全山地车类营地和竞速场。冬奥村正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体改造,努力打造国内最权威、规模最大、师资顶级、课程多元、配套设施齐全的国家级研学营地,大力发展研学经济。
张家口奥体公司发展事业部部长冀嘉娇告诉记者,冬奥核心区在后奥运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围绕冬季滑雪、夏季山地运动两大主题,不断推进场馆适应性改造,充分发挥体育本体功能,逐步培育壮大赛事经济、冰雪经济、会展经济、研学经济等新业态,将冬奥核心区打造成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