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简称“《举措》”),要求进一步方便城乡社区居民就近、便利获得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等6个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
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三级、二级医院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上级医院专科门诊预约服务。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预约转诊、检查、住院床位等方面的作用,并推动不同机构间检查及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点评: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的做法,之前一些地方比如北京、江西、安徽等已经在试点推行了,试点效果的反馈是积极的。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也就是说,通过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可以转诊到大医院就诊,可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依从度,有利于从制度层面推进分级诊疗的实现,真正做到“首诊在基层”。
2
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
根据群众需求,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和首诊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通过内部挖潜、合理调配人力以及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二、三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医疗集团)资源等方式做到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一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构值守门诊服务,解决群众就诊中的专业问题,促进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在中西部脱贫县的乡镇卫生院可根据实际通过远程诊疗等方式予以实现。
点评:这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最直接做法。明确专家值守门诊,同样有利于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的落实。之前“全国人民上协和”的调侃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大专家都集中在大城市,这与我国医改方向是背离的。
3
方便居民配药开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长期处方服务,为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并逐步扩大慢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在确保信息真实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对高龄、卧床等行动不便的慢性病签约患者,经患者本人授权后可由家属代开药。
点评: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如果每次拿药都要去医院,走一遍挂号—问诊—开药的流程,自己费时费力折腾一番不说,对医院的医疗资源也是一种挤占。拉长处方管理期限的规定,并由基层卫生机构开处方,对患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对医院来说也是一种减负。
4
加强与签约居民联系
强化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的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短信或区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每季度至少联络一次。对重点签约居民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签约包服务内容开展相应频次的随访、履约服务。
点评: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辖区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此次《举措》要求家庭医生加强与签约居民的联系,实质上是强化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综合性,有助于不断提升基层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更好守护居民健康。
5
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并及时更新辖区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台账,加强主动联系和动态服务,根据健康需求及时做好转诊转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老年人友好服务岗位或窗口,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就医咨询、导诊以及自助信息设备、手机终端等协助办理服务。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点评: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百姓期待,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将惠及千万个家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
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
在无急诊服务且诊疗量较大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工作日门诊延时服务1—3小时,或酌情在节假日、周六周日等增加门诊服务时间,方便社区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学等人群在家门口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慢病配药、家医签约、健康咨询等服务。对延时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必要的补休、轮休或补助。
点评: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之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除了诊疗能力相对不足之外,服务时间与上班时间重合,也是让群众感到不便的地方。《举措》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服务病人”的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看似只是延长了几个小时,但不能忽视临床科室、辅助诊断科室、药剂科、收费处、信息中心、门诊部等部门的协调与联动。
7
推行“先诊疗、后结算”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辖区常住或参加基本医保的居民门急诊、住院就医过程中“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方式,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和结算方式。支持村卫生室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等多种方式纳入当地医保定点管理,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开药。
点评:“先诊疗后结算”这种“引发极度舒适”的服务模式,为患者节省了大量就诊时间,减少了排队缴费环节,改善了门急诊诊疗秩序,使就诊变得简捷、方便,改善了就医体验。
另一方面,此举拓宽了医疗费用的结算模式,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8
提供周末疫苗接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疫苗接种门诊全面推行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开展预约周末疫苗接种服务。接种门诊结合服务能力、辖区居民服务需求、日常作息时间等合理分配周末预约号源,对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值班和轮休。
点评:日常疫苗接种的一大群体是未成年人,需要家长陪同。因此,提供周末疫苗接种服务,主要惠及的还是上班族,从根本上帮他们解除“请假带孩子打疫苗”的情况,从而避免因此带来的工作上的麻烦。
9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饮食处方或建议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首次诊断为或处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初期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健身、饮食营养等非药物处方和戒烟、限酒、“三减(减油、减盐、减糖)”等建议,帮助其通过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控制肥胖等危险因素,恢复并保持健康状态。
点评:看到这一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福建三明的医改成果。
如今在三明,乡村医生为村民看病抓药的时候,会一次开出“三张处方”——药品处方、生活运动处方、饮食处方。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每一份处方都列了10余条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生活起居、健康管理等提出了建议,不光重“治”还重“防”。
得益于此,三明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关口不断前移,群众获得越来越多的健康红利。
《举措》这一要求与三明医改一样,反映的都是从“管看病”向“管健康”转型,这也是医改的题中应有之义。
10
改善就医服务环境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行“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隐私,维护就医秩序。设置和完善机构内就诊指南及路径标识,方便群众就医。提供轮椅、座椅服务,加强环境整治和卫生间清洁工作,保持就医环境干净整洁,门诊公共卫生间要做到“两有一无”,即有流动洗手水、有洗手液(皂)、无异味。
点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环境问题,看似小事,实则小事不小。
保持就医环境整洁,一人一诊室,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体现的是对患者的尊重。医疗机构既看病,也看病后面的人。要重视患者的感受。(记者 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