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稳妥有序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让更多患者受益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有新进展。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明确2024年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2021年,在全面实现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到2024年年底前,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数量从5种增加到10种,折射着改革进步的步步为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大规模流动渐趋常态化。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为3.76亿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5亿。跨省流动人口增多,异地就医结算逐渐成为流动人员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上,慢特病患者需要在参保地和就医地之间往返奔波,进行费用报销。推行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患者可以在异地就医时直接结算,省去了患者回参保地报销的繁琐流程,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成本,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奔波和不便,提高了就医效率。
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是即时结算。患者在就医时可以直接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进行结算,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无需再垫付全部医疗费用。这让患者能够更及时地获得医保基金的支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到6.90万家,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累计惠及891.88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90.78亿元。
推行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有助于患者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优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此外,跨省直接结算减少了医保基金在各地的沉淀和滞留,提高了基金的使用效率。现行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费用(含手工报销和直接结算)已经占到所有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费用的80%以上。
大力推动异地就医便捷化,不仅需要政策完善,还需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尤其是全流程疏通跨省异地就医的难点和堵点,解决参保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的“垫资”和“跑腿”问题。在政策福利下沉的过程中,重点是打通异地就医经办“最后一公里”。这就需要各地推出实招,例如实施线上自助备案服务,延长跨省就医人员外出备案有效期,允许住院期间补办备案手续,无第三方责任的外伤参保人员也可以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等等。可以说,医保公共服务越下沉,能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中受益的人群也就越多。
每一笔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数据的背后,都有一个求医问药的故事。改革时不我待,积跬步方能至千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要坚持稳扎稳打,让更多慢特病患者跨省求医、购药、报销少跑腿和垫资,推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