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

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山区


(资料图片)

层峦叠嶂、山高路陡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到此考察

认为这里是

“除了沙漠以外

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这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山区(2016年4月18日摄)。

条条沟壑划出了贫困的界限

也阻碍了孩子们的上学路

十几年前

有这样两个孩子

哥哥蒙宣任,弟弟蒙宣汰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靠着爬“天梯”上学

他们的故事

也折射出了弄勇村

十几年的巨大变化

1

为了上学

他们曾艰难攀爬“天梯”

十几年前

记者走进大化县板升乡

弄勇村弄顶屯时

看到弄勇小学的孩子们

爬“天梯”上学

“天梯”用竹子编成

再用木棒、铁丝加固

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悬崖

孩子们手脚并用

在“天梯”爬上爬下

寒冬山上结冰

摔跤是常有的事

四年级学生蒙宣任背着生活用具,爬“天梯”去上学(2012年9月3日摄)。

2012年7月和9月

记者先后两次跟随孩子们上学和回家

当时有个小男孩只有8岁

名叫蒙宣汰

因为年纪太小

需要哥哥在前面牵着

后面有同行的姐姐们顶着

才能爬过悬梯

哥哥蒙宣任11岁

他还背着兄弟俩的

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

每次要花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学校

蒙宣汰(左一)、蒙宣任(左二)爬山路去学校(2012年9月3日摄)。

那时候

蒙宣任说

他的梦想是考上大学

用知识改变命运

而弟弟蒙宣汰则希望能尽早出去闯荡

打工挣钱养父母

……

弄勇小学三年级学生蒙宣汰在展示自己的梦想(2014年7月4日摄)。  

2

十一年过去了

曾经的“天梯少年”

现在怎么样了?

转眼十一年过去

记者在今年春节前夕

再次走进蒙宣任和蒙宣汰家

曾经的“天梯少年”如今都已经长大

22岁的蒙宣任

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读大二

19岁的弟弟技校毕业后

在广东一家汽修厂上班

2021年

蒙宣任考上了大学

他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教师

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同一年

弟弟蒙宣汰也从技校毕业

开始在广东闯荡

谈起多年前各自的愿望

蒙宣任、蒙宣汰

露出了欣喜而自豪的笑脸

“我读大学了”

“今年我挣钱回家孝敬父母了”

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所愿皆所得

蒙宣任(左)和蒙宣汰在悬梯下方的隧道合影(2023年1月20日摄)。2014年,隧道打通、公路修通后,“天梯上学路”成为历史。

得益于教育、交通

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以及爸爸蒙桂苏的努力和信念

9岁的妹妹蒙柔蓓

在幼儿阶段就能够到乡里上幼儿园

如今正在乡中心校读三年级

悬崖、天梯、大通铺、缺水等

只存在于哥哥们茶余饭后的谈话中

蒙宣任说

妹妹从小就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相信她的人生之路一定更加宽广

蒙宣任(右一)、蒙宣汰(左一)和爸爸、妈妈、妹妹在家门口合影(2023年1月21日摄)。

3

如今的弄勇村

发生了这些新变化

腊月二十九

蒙宣任、蒙宣汰兄弟俩

骑车到集市上购买年货

经过“天梯”下方穿山隧道时

他们停了下来

蒙宣任说

2014年隧道修通后

从弄顶屯到学校的公路随即通车

孩子们步行到学校只需半小时

家长用摩托车或开车接送

只需10分钟左右

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弄勇村

一辆辆汽车开进瑶寨

悬崖上的天梯

早已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

弄勇村弄顶屯全景(2023年1月20日摄)。

遥想当年的学校生活

三四十人挤在10多平方米的

狭小空间中

床铺也是几个人“分享”

由于弄勇村缺水

学校要在屋顶收集雨水

再通过塑料管引到水柜中供学生饮用

在弄勇小学学生宿舍,蒙宣汰(左一)、蒙宣任(左二)在宿舍里准备睡觉(2012年12月26日摄)。如今“大通铺”已成为历史。

如今弄勇小学

对校园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孩子们彻底告别了“大通铺”

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宿舍

弄勇小学新貌(2022年5月19日摄)。

过去家家户户因为缺水

亲戚之间常常相互借水

遇到长期干旱年份

人们需要到几公里外的红水河挑水

如今的弄勇村

一栋栋砖楼取代了木瓦房

一个个水柜分布在房前屋后

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得到了极大改善

观念的改变

发生在脱贫攻坚

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

十多年间

大山早已旧貌换新颜

温暖着少年成长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