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3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其中,风电作为清洁能源,截至今年上半年,装机容量达到3.89亿千瓦,在我国能源结构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实际上,我国早期风电技术水平较低,设备性能和质量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内技术研发的不断加强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风电产业开始逐渐迎头赶上。到目前,在风电装机容量、设备制造规模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第一,已经成为我国风电的亮眼标签。中国“风”为何能后来居上呢?

8月3日,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措美县哲古镇的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这是我国最高海拔的风电项目,3.6兆瓦的单机容量,也是目前我国超高海拔地区已投产的最大风电机组。


(资料图片)

7月19日,随着三支长达123米的叶片缓缓转动,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这台巨型海上风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达152米,相当于一座52层大楼的高度,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相比目前海上常用的8兆瓦风机,节约用海面积超过35%。在额定工况下,这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每年发电量超过6600万千瓦时,能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

可以说,海拔最高和海上最大的风电机组是我国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具有领先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如今身处巅峰之上,回望我国风电发展的历程,可以用“披荆斩棘”来形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电开始萌芽。在那个年代,我国科技水平落后,风电实验探索进展缓慢。

直到1986年5月,我国首个示范性风电场在山东荣成马兰湾建成并网发电,我国风电才正式进入商业化示范应用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电产业正式被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各种鼓励性的政策和技术标准相继出台,电价政策也逐步明确,我国风电产业进入了产业培育期,但与此同时,风电设备国产化程度一直是行业揪心的痛。

世纪之交的中国,对于风电行业来说,可以形容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对于最早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为了不再受制于人,“600kW风电机组”的研制任务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中国第一台国产大型风电机组S600亮相新疆达坂城,这是中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的开始,也是中国风电发展史的里程碑!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秋华:早期的部件都是从德国运过来,包括德国把他们的技术资料以及图纸发往国内,我们拿到这样的图纸进行转化。当时的国产化率是非常低的,第一台大概是33.4%,其实也就是最简单的国产化,包括塔筒、基础,其他都是从德国运过来进行组装的。

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十台600kW风电机组陆续研制成功,国产化率逐步提升,到2000年,第十台样机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6%。

风电设备国产化有了从“0”到“1”的突破,但是从“有没有”到“优不优”,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风电是个新兴技术,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比火电要贵,同样的电价,跟火电的市场竞争,火电和风电这两种技术路线,没人干风电,风电肯定是竞争不过火电的,没有产业政策支持。什么是产业政策?就是中国政府给了一个市场。

为了让风电有规模化的应用,在市场化竞争中寻求突破,在2003年前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风电行业的发展。国家通过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来确定风电场投资商、开发商和上网电价,还根据规模化发展需要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 王大鹏:后续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标杆上网电价、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继颁布实施,这些都为风电规模化应用创造了条件。

有了产业政策的支持,风电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大量资本投向风电领域,我国风电项目建设管理逐渐规范化,风电发展迎来黄金阶段。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首次实现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首次位居世界首位。

尽管在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排在了世界首位,但那时风电设备国产化程度和制造水平仍处于跟跑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转变用能方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成效明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6000多万千瓦,到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接近3.9亿千瓦。十年间,风电装机容量翻了6倍多,这十年,中国的风电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真正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从2013年开始,我国风电真正进入大规模开发时代,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逐步从注重规模转变为优化布局、技术进步、机制创新、成本降低,实现高速提质增效阶段。这些年,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迅速攀升,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水平也在不断突破。

作为我国最早的风机制造企业之一,2014年,金风科技自主研发出全球首款超低风速机型,可以使年平均风速5.2米/秒的超低风速区域具备开发价值。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秋华:原来我们是把国外的技术拿过来,第二阶段就是开始做联合开发。到2014年的时候,因为中国市场增长非常快,这时候国外技术研发迭代的速度跟不上国内的需求步伐了,所以这时就开始做独立研发,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也在不断往前推进,拉动整个中国行业往前推进。

技术不再受制于人,风电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逐渐从跟跑到并驾齐驱,再一点点慢慢超越。结合我国风电资源的特点,从高原到丘陵,从陆地到海洋,一架架“大风车”不断突破环境条件限制,拔地而起。

近两年,国产大兆瓦风机纪录不断被刷新,新技术应用不断涌现。整机技术在大型化、智能化、定制化、抗台风上做文章。据了解,福建平潭的这台16兆瓦的风电机组,是全球范围内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海上风电机组,并且具有100%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遍布整机的数百个传感器和机舱上的激光雷达,可以感知温度、湿度、风速等信息,数字化跟踪机组的运行状态,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还能通过机组自身的智慧“大脑”,进行风机角度、功率的调节。

2020年以前,中国研发的机组容量一直落后国外两到三年,这两年,中国风电企业已经完成从跟跑到超越的转变,风机市场已经彻底转变为国内企业主导的格局。中国企业引领的大风机时代已经来临。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总裁 张宇:我们所探索的这些机型已经没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了,我们行业进入到了技术上的无人区。

随着风电产业逐渐成熟,风电的开发成本不断下降。从2019年开始,国家开始积极实施标杆电价改指导电价、平价上网试点和竞价上网等机制,风电行业已经退出补贴机制,全面进入平价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 王大鹏:近两年来,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引导和推动下,风电行业并没有因为取消补贴而产生剧烈波动,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反而迎来了平价跃升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我国风电产业在装备制造、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国内“双碳”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也进一步为风电产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 王大鹏:未来风电发展大有可为。另外,风电制氢制氨、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海水淡化等多种能源资源融合,探索推动海上能源岛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设,风电与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风电产业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海上风电有序发展,整体技术进步明显,国际合作继续深化,风电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事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实。风电行业仍将继续以创新为抓手实现提质增效,让风电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可负担的绿色能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