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胡权龄艺术展《水之维:万物与我》参展作品赏析,文/策展人顾振清
一、环球《红树林漂流种植》计划
胡权龄+章愳+洪水+宋昕 环球《红树林漂流种植》 ,AIGC、视频、LED屏、元宇宙DAO社区2023
环球《红树林漂流种植》是胡权龄+章愳+洪水+宋昕一同发起并在进行中的一个元宇宙DAO社区艺术计划。该计划通过在公链上发行红树林种子NFT项目,来发动公众参与红树林漂流种植,关注拯救近海海洋生态的公益工作。该项目创作团队由胡权龄、章愳、洪水、宋昕等4人组成。团队成员中,胡权龄与章愳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洪水负责创意、展示与宣发,宋昕负责产品管理。该项目已有《白皮书》,并2023年2月25日在无锡程及美术馆作了首次公开发布。
红树林在中国海南很常见。它的特性是繁殖力强、生长快。它防风、防潮,是最好的固堤卫士、固碳能手,有红树林的海岸可有效的数十年维持其原貌。红树林在海岸边发展,可以改善近海海水质量与海洋生态。在海边,只要红树林种子掉落到土里,它就会不停地长。红树林长大后,过了一个周期,它又开始结果、掉落种子,开始新一轮的繁殖。真实的红树林种子身子尖尖的,像一个小小的剑鞘。它从树上掉下去时候,会插在沙子里,然后就会生长。而且,红树林种子也会随海水洋流一路漂流,从中国漂去澳大利亚,甚至漂去加利福尼亚这些地方。
环球《红树林漂流种植》计划中的大部分红树林种子图像原型来自胡权龄的手绘稿。胡权龄曾手绘了100多个种子图像。这100多个种子图像被项目团队作为预训练的标注样本投喂给AIGC。同时,团队还把要保护的海洋动物、海洋植物的名字也作为DNA植入投喂数据。结果,通过这100多个视觉元素,产生了6000多个基于AIGC的虚拟种子数据。鱼类、藻类的一些数据序列整合到了这个虚拟红树林种子之中,产生了一种真实世界不可能出现、但又非常合理的种子形象。项目团队甚至还尝试把包含了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在内的关键词投喂给AIGC。AIGC就会以混合的方式来重新生成一遍红树林种子。
AIGC生成虚拟种子的尝试,激发了项目团队的一个新想法:即以区块链上确权的方式,以虚实相生、虚实融合的方式,做一个基于WB3.0形态的红树林种植计划。100多个胡权龄手绘红树林种子形态与6000多个AIGC数字化的红树林种子形态,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前一种是站在人类视角之上,后一种则是站在去人类中心化的视角之上。AIGC自动画了6000多个不同的数字种子。项目团队在区块链上铸造、发行这些数字种子时,将让这些数字种子一一映射现实世界里播种的真实种子。也就是说,一旦用户铸造一个数字种子,他在获得一个可以转账的数字资产的同时,项目团队即会在现实世界对应地种下一颗真实的可漂流红树林种子。通过环球《红树林漂流种植》计划,每个用户都可以借助链上协作的虚拟世界在海南岛种下一颗红树林种子。参与计划的用户不受到地理时空的限制,不必真的来海南岛亲手插一个种子。他只要在区块链建立一个哈希值,根据智能协议的约定,就会有真实的红树林种子被种植。换句话说,他在 APP上动一动手指,就已经对整个人类作出了一份微小的公益性贡献。
注解:环球《红树林漂流种植》计划简介:
随着人类在近海区频繁的活动和对近岸区的开发,全球红树林面积在逐年减少。而红树林在固碳、防风、治水和维系海洋生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树林被人类赞誉为“海洋卫士”。如果人类再不正视保护红树林、不采取人工种植红树林,按照目前红树树林碎片化消失的速度,100年内红树林就会在地球上消失。
红树林防风、防潮。它是最好的固堤卫士、固碳能手,有红树林的海岸可有效的数十年维持其原貌。储存在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碳,约占所有生态系统碳储存量的55%。蓝碳对缓解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碳减排的可行路径。研究表明,红树林的固碳速率是陆地温带林、热带林和北方林5到6倍。
环球《红树林漂流种植》项目是一个公益种植项目,目的是改善全球近海区生态,这个公益项目计划将从海南发起走向世界。红树林强大的固碳能力会有效的改善全球温室效应,普通树一棵每年可固碳4-18kg,红树的固碳能力是普通的5-6倍,一棵红树的年固碳为100 kg左右。红树林又是海洋生物重要的栖息和繁衍场所,会有效的维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红树林漂流种植”项目,需要政府、社会有识之士及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共同参与。当然因每个项目参与者的支持和参与,海滩上就会多出了一片红树林,这就是爱和奉献的力量。每个人的爱和奉献将会获得“世界因您而多出一片生命”的特殊成就,因而会获取红树林所属地的荣誉及特权。
种下一棵小树,为地球近海区增添一抹绿色,为海洋生物营造一个家园,让地球少一分“碳”息,建立全球红树林拥护者社团,从海南走向世界,共同维护海洋各区块的红树林生态,发起新的红树林区块种植计划,扩大全球海洋近岸区红树林区块。
(文:顾振清)
二、中国海南《红树林漂流种植》
胡权龄+章愳 中国海南《红树林漂流种植》 2003
现场艺术装置:组画、黄沙、绿植地毯、海贝、渔网、红树林种子、红树林根和枝叶、镜面纸、LED灯和显示屏
艺术家胡权龄+章愳在无锡程及美术馆的地面展厅营造了一个《红树林漂流种植》沉浸式装置。深色地面上铺沙、埋沙,再辅以绿色塑料地毯,构造了一种类似岛屿沙盘模型的人工景观装置。深色地面犹如海面,绿色地毯与沙面犹如岛屿和沙滩。岛屿装置中央,还有一个代表五指山的绿色山丘和一个代表海南某城镇的居民点沙盘图形。展厅四壁,胡权龄+章愳展示了10多枚真实的红树林种子、几枚贝壳、一幅纸上设色作品、一片连续的落地镜面贴纸,若干涂鸦的数学公式。胡权龄+章愳还在沙盘模型前景中安放了一个LED长条屏。在LED屏上不停跑马而过的文字正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2年6月1日发起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其实,胡权龄+章愳把沙盘模型当作海南岛的一个缩影式置景来进行图片拍摄,再把图片投喂《红树林漂流种植》中预训练的AIGC,让AIGC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机器认知,然后再生成数字红树林种子。 胡权龄+章愳在美术馆内打造沉浸式装置,不但让虚实相生的元宇宙DAO社区艺术有了线下体验的物理空间,而且让现场观者在不经意间跨进了一个缩微景观的国度。
(文:顾振清)
三、《精卫填海》
胡权龄《精卫填海》,宣纸、水墨、矿物质颜料、丙烯、油性马克笔,540 x 100 cm,2021
海洋为生命伊始的孕床。它培育了生命,也养育了人类。对于海洋,人类也奉献出了浩瀚的人文与艺术。胡权龄是一名海洋文明的追崇者、讴歌者,一向关注人与海洋相处的情感经验与美学积淀。同时,他也一位理工科学业背景出身的学者,重视对于海洋生态危机各项指标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理性反思。艺术家胡权龄文理兼修的经验和功力使他成功跨圈,建立了一套以数理逻辑加持作品符号学体系、以几何抽象升级画面图像学结构的方法。在《精卫填海》中,他用灵活多变的的笔墨形式与丰富多彩的空间叙事铺陈了食物链上的各种海洋生命形式。章鱼、水母、贝壳、甚至海洋微生物都被一一表现,生物个体形象与其它形象之间,时而被填充了一些数学公式、几何图形或数学常数。这些代表人类有限理性的公式、图形和常数,往往跟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五条公理及引理、原理相关。《几何原本》是千年来人类科学技术的底层逻辑,也是数学与科学发展史的源头。胡权龄以敏锐的抽象思维抓取数学逻辑的玄妙之处,重新梳理各种碎片化、原子化的海洋大数据,并将所有相关信息整合成一种可视化的现代水墨画形式,展现给观者。
作品《精卫填海》中,神鸟精卫日夜衔石填海,小小石头投入大海,溅起刹那水花。这小小水花亦像学者投身于学识之海的些许贡献。人因生命有限而渺小,大海因浩瀚无垠而永恒。胡权龄似乎将人自身与生物圈他者的生命存都隐喻为画面的一个个圆点。点与点之间,或彼此衔接成线,线与线之间,或遥相呼应,蔚为大观。艺术家作品的意义像结构既彰显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不证自明的底层逻辑,又应对了大千世界万变不离其宗之本质与本真。
(文:顾振清)
四、《四海皆兄弟》
胡权龄《四海皆兄弟》,宣纸、水墨、矿物质颜料、丙烯、油性马克笔,180 x 100 cm,2021
艺术家以“酒”为主题,将抽象的酒文化融于具象的画面剪影、色彩渲染以及字符书写之中,期望传达“酒”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意味,改变人们“谈酒色变”的固化思维。从江南烟雨的朦胧微醺,到西北沙漠的豪烈痛饮,从异域舞姬纤纤玉手中的夜光杯,到乡野侠客腰间的小小葫芦,胡权龄统揽、融合中国骚人墨客对酒当歌的多种意境,以小观大,知微见著,把人世间的淋漓酒色、无限春光与腾腾烟火气皆化作画面上馥郁氤氲的一片天地。艺术家的作品图像具有一种视觉符号的形式语言结构与意义生成模型,两者相互浸润,可视化地转译了各种源自中国社会的传统文脉、公共美学以及酒文化基因的要素。从静待关羽枭首华雄的一杯血色温酒,到白居易红泥火炉下的一壶绿蚁新醅,酒一向是中国社会融通古今、千秋不易的社交媒介与文化载体。艺术家所表现的酒文化,也许在历史时光中熬干了无意义的深沉与冲动,只留下品尝者才能够领略的人生况味。
(文:顾振清)
五、《百川归海》
胡权龄《百川归海》,宣纸、水墨、矿物质颜料、丙烯、油性马克笔,180 x 500cm,2021
在作品中,胡权龄持续表述平生最为关切的 “海洋文明”的主题。艺术家寄情于笔墨,将他与大海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厚情缘尽情挥洒于纸上。画面中笔墨用法时而肆意狂放,时而严谨沉潜,布局大开大合,情绪收放自如。有序的理性线条与放纵的感性色块成为画面结构双向交织、纠缠的高光亮点。艺术家用笔繁而不乱,多且有序。他的画面恰巧印证了大河入海口海岸沿线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这陆地与海洋的交汇处,土性与水性的能量互相制衡、转换,万物在此能量场中自生、自化。艺术家以海洋生态为蓝本创造了另一种诗学人文意境。画面物像的把握与拿捏,呈现为艺术家对于数理逻辑、地球生态、宇宙万物的整体知识谱系的一种多层次、多面向的分析与思考,最终形塑了一种极具色彩美感与生命意义的个性化海洋图式。同时,胡权龄用符号语言揭示了一个穿透生命表象、更为深层的本真世界。中国传统文人所画的一树一石,往往在气势上胜过真实的千岩万壑。胡权龄虽格局恢弘而深邃,但在创作上往往能做到深入浅出、游刃自如。他奔放时用笔如燕舞飞花,独具闲情逸致,灵气生动;谨慎时用笔老成持重、中规合矩,一吐一纳,皆为真气。在他画中,观者能既能感受到灿烂辉煌、激情四射的感性力量,又能与一种深刻理性同频共振,发生内心共鸣,从而深入体验艺术家一种超越表象、契入本真的神思妙想。
(文:顾振清)
六、《海上明月,望月怀远》
胡权龄《海上明月,望月怀远》,宣纸、水墨、矿物质颜料、丙烯、油性马克笔,80 x 1200cm,2022
艺术家胡权龄跟中国传统的文人骚客一样,都习惯拿月亮说事。对于从湖南移居海南的胡权龄而言,“望月”提示了自己目力所及的一种可观测宇宙空间,“怀远”则代表了脱胎于农耕文明的莘莘学子对于远方海洋文明的无尽想象。“望月”与“怀远”二者的文字组合,既象征着两种不同的认知结构和学识领域的迭代与更替,又深刻表达了艺术家在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意象畅游。画幅12米的物理长度只是代表可视化世界中的一种界限,但艺术家的精神与思想并没有桎梏,能够在虚空的宇宙境界中成就森然万象。艺术家把带有显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海上明月”概念当作作品主题,无非是调用唐宋以降诗歌史、绘画史的范本范式为叙事背景模板,构建从 “原始汤”海洋、万物生长到熵增定理最终指向的宇宙热寂、万物幻灭的一种世界观架构。胡权龄画面被大幅度跨越的笔触和明艳的色彩所铺陈,空间中弥漫着虚实相生的各种鲜活实体。天风苍苍,海山茫茫,天道纵横,万象在旁。胡权龄作品根植与中国传统文化,运用海上、皎月等多种中国传统文人画隐喻性符号、象征性图像,以范式转移的手法将画面视觉要素移情、投射于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文化与社会意识之上。艺术家立足自身母土母国,以自身心血为养分超然生长,但他的头颅和灵魂须伸进精神的光明,以期高蹈于天下,从而直指生命真谛,探索宇宙奥秘。
(文:顾振清)
七、《岛屿》
胡权龄《岛屿》 ,2023
现场艺术装置:黄沙、海壳、纸本水墨长卷,LED 灯管、LED灯带、薄膜
胡权龄在无锡程及美术馆的负一层展厅营造了一个《岛屿》的沉浸式装置。他先把12米长、80厘米宽的设色纸本作品《海上明月,望月怀远》完全展开、平铺在展厅深色地面上,四周环绕性铺沙,把画的四边埋进沙的中央。沙子与平整的画卷竟然铺设出中国南海永暑岛的一种狭长的地貌特征。艺术家在沙子中布置了一些贝壳和LED灯带,并特意拗出一些几何造型,似乎在以此提示永暑岛在现实时空中的独特性。观者看画,须以俯视的姿态进行概览,或以下蹲的姿态加以细节端详。可以说,艺术家把画从墙上迁移到地面上来展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者先改变观看习惯,进而改变艺术的认知结构。
(文:顾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