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北京亮马河边,人们早早便来到蓝色港湾的特色餐厅门前排起长队;在沈阳各大夜市,慕名而来品尝鸡架、冷面等特色美食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淄博烧烤”火出圈后,日照、威海、烟台等其他山东城市的烧烤销量较节前增长数倍......

吃吃喝喝里,人们积攒已久的“味蕾”需求集中释放;欢声笑语中,美食让人们的假日生活多了一层幸福与满足。各地餐饮市场消费回暖的场景,不仅让这个“五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周”,更释放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


(资料图片)

数据见证 “味蕾游”为文旅消费“再添一把火”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其中,餐饮休闲消费持续火热,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7.9%。从各地看,无论是餐厅门前的人头攒动,还是门店服务员小跑迎客的步伐,亦或是城市夜晚的灯火通明,都是对这组数据的直观反映。

2023年4月28日,陕西咸阳,北平街夜市上品尝美食的市民。北平街夜市,是该地夜经济特色街区之一,拥有150余家商铺近100个摊位,汇聚了各式陕西以及全国各地特色小吃。(赵冰摄/光明图片)

在北京地安门外大街鼓楼马凯餐厅,假日期间这里的销售额同比提升了三成左右,后厨热菜间内7位炒菜师傅开足“马力”给来北京的游客留下美味的回忆;位于广州正佳广场的费大厨辣椒炒肉广州首店餐厅翻台率假期里达到了1200%,从开餐到闭店,连续12小时“人气”不断;随着烧烤的“香气”带火了淄博这座新晋热门旅游城市,“五一”期间,淄博八大局市场一天的接待人数超过16万,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记录。

2023年5月2日,山东淄博牧羊村烧烤总店,坐满了吃串的客人。(张进刚摄/光明图片)

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凭借美食成为热门旅行目的地。比如柳州,今年五一假期的游客人气较2019年同期增长650%,陵水增长480%,汕头增长350%。

与此同时,外卖人群也在“五一”期间“远程”参与了这场“味蕾游”。数据显示,异地游客的夜间饿了么订单量(22-24点)环比增长翻番,销量最高的烧烤环比增长近2倍;沙茶面、酸辣粉、小龙虾、肠粉、热干面等地方特色夜宵单量也增长1.5倍以上;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全国餐饮消费规模较2019年增长92%。

事实上,“五一”假期餐饮行业的火爆并不是一次偶然。今年以来,餐饮行业便呈现复苏势头,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餐饮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中国烹饪协会相关报告显示,餐饮业具有需求刚性、社交属性等特点,一直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餐饮市场“提前入夏”不仅为文旅消费“再添一把火”,更为扩大内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行表示,从“五一”假期消费可以看出,居民消费倾向回升,意味着消费回暖的预期将持续向好。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

政策加持 消费市场多措并举推动城市“烟火气回归”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这个“五一”,人们结伴出游享受“美食”的意愿高涨,也离不开各地上新各种“花样玩法”鼓励餐饮消费,用接地气的政策举措实实在在推动“烟火气回归”。

在河南洛阳,西工小街等商圈组织开展“汉服美食节”,举办穿汉服五一放“价”等节日特色服务;江苏开展“苏新消费·夏夜生活”夏季购物节活动,发放1.7亿元惠民消费券及5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山东淄博开行烧烤专列、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吸引游客到访......

2023年4月30日,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夜市,游客在品尝各种小吃。"五一"假期,鼓楼夜市数百个摊位整齐排开,各色小吃琳琅满目,吸引众多游客品尝美食。(李俊生摄/光明图片)

面对旺盛的消费需求,政府搭台、政策发力,各地铆足了劲儿,用美食创意推介城市,用温暖服务留住人气,商家花样百出,食客络绎不绝,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在“五一”假期加速回升。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餐饮企业在促进消费、创新场景的同时,也要关注食品安全、明码标价、反浪费等方面的问题,未雨绸缪,共同推动餐饮经济持续回暖。

据中国烹饪协会调研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客流量同比去年上涨211%,受访企业前四天营业收入比2019年“五一”上涨26%。热闹的夜市,欢腾的表演,丰盛的美食,新体验、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餐饮文旅消费迸发出的新活力正愈发带动我国消费的强劲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认为,“五一”假期是全年消费的一个重要节点。假期迸发的强烈消费热情,充分彰显了当前消费市场的信心,也有利于全年持续扩大内需。

开局良好 我国经济加速回暖“形”稳“势”升彰显“十足底气”

假期消费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热腾腾的烟火气回来了,经济复苏的底气也回来了。消费场景的不断拓展和国内需求的逐步扩大,让居民的消费预期有了明显改善,并带动市场销售扩大和服务性消费回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接触型服务业和聚集型消费大幅回升,为‘开门稳’提供了基础支撑。”

自今年开年以来,稳增长、扩内需、强信心,便成为各地加快发展的关键词。我国地区经济运行加速回暖、后劲增强的势头也已逐渐凸显,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截至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一季报”已经全部公布。其中,有23个省份跑赢了一季度全国GDP4.5%的平均增速,多个省份GDP增速已超过其在年初设立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

与此同时,企业经济运行也在稳中向好的复苏态势里用亮眼业绩呈现“开门红”。国家能源集团一季度发电量28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中国中铁一季度新签合同总额同比增长10.2% ;中国石化一季度成品油总经销量5616万吨,同比增加10.1%。“从一季度的央企运营情况看,不少央企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促进经济恢复向好发挥积极作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说。

“良始,增气益于终也。”数据背后,是中国经济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强调,中国为世界经济贡献正能量。“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国始终是稳定之‘锚’,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充分彰显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拥有的巨大潜力,更说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加速回暖“形”稳“势”升底气十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