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传统制茶古村落——曹墩村。星村镇坐落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自古就是茶叶重镇。新华社发(陈颖 摄)

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也是我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重要抓手。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设立以来,保护格局、保护水平、保护能力等方面进展明显,成效显著。9月5日,国家林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关注1

《国家公园法(草案)》近期将一审

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司长张利明表示,国家公园从试点探索到正式设立、全面发展,已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和重要进展。

去年,中国科学院等单位50余位专家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公园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其中,藏羚羊增长至7万多头,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也稳步提升。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

在改善民生方面,近5万社区居民被聘为生态管护员,年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元至2万元。并实施了野生动物损害全域保险、生态搬迁、入口社区和示范村屯建设、黄牛集中养殖等一批民生项目。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首批5个国家公园。三年来,这些国家公园取得了明显的保护成效,生态成果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公众。

另据张利明透露,7月31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公园法(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近期将进行一审。

关注2

正在开展新的国家植物园符合性认定评估等工作

2021年12月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2022年5月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据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目前,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体植物1.75万种,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体植物1.22万种,两个国家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大幅提升。

我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达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约1200种。

王维胜告诉记者,自揭牌以来,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3624号,25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0种,珍稀濒危植物65种。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7596号,24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0种,珍稀濒危物种359种。

此外,两个国家植物园还推动实施了望天树、东京龙脑香、红花报春苣苔、滇西槽舌兰等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野外回归。

两个国家植物园的社会关注度也有明显提升。相关数据表明,国家植物园2023年游客量为380万人次,相比挂牌前增长10%;华南国家植物园2023年游客量为242万人次,相比挂牌前增长46%。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林草局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开展新的国家植物园符合性认定评估、设立方案论证等工作,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追问

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游客能不能进?

实现全民共享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目标之一,公众很关心,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游客能不能进?对此,国家公园中心副主任安丽丹表示,我国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在一般控制区适宜的区域,可以合理规划科普教育、游憩、生态体验等活动,游客可以进入相关区域体验感受。

目前,5个国家公园都根据自身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禀赋,向公众开放了丰富的线路和区域,公众可以通过个人预约等方式进入。

比如,武夷山国家公园有碧水丹山等自然景观,也有朱熹故里、闽越文化等人文资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置了10条生态游憩精品线路和科普廊道,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等都是知名目的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规划了广元唐家河园区、雅安喇叭河园区、眉山瓦屋山园区3条游憩线路以及11处成熟的游憩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羚牛等野生动物的遇见率也很高。

“全民共建共享、共同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安丽丹说,希望把国家公园的保护价值和理念传递给每位社会公众,形成共识,这样推动国家公园工作才能成功。

虎豹数量增加后,人兽冲突矛盾如何解决?

在我国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中,只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以虎豹等顶级捕食者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虎豹数量增加,面对人兽冲突矛盾该怎么办?发布会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段兆刚解答了这一问题。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划定的园区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和北半球温带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段兆刚介绍,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豹数量已经从试点前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到70只和80只左右,虎豹的主要猎物——野猪、狍、梅花鹿的种群数量也都增长了1倍以上。

不过,他也提到,随着虎豹等野生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多,人兽冲突的矛盾和风险也确实在增加。“过去数十年难得一见的野生虎豹,现在经常光顾道路和村屯,野猪、狍子、梅花鹿等也经常啃食庄稼和幼苗幼树,像山野菜采摘、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也因为村民担心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影响。”

缓解人兽冲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公园建设了人虎冲突预警体系。依托“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优化红外相机布局,实行24小时预警预报,实时发布虎豹预警信息,有效提升了主动预警能力。

另外,开展人虎冲突系统建设试点,建立网格化包保责任体系,构建红外探测、振动光纤、无人机驱离三道屏障,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虎豹靠近村屯立即报警,监测员、村主任、巡护队同步信息群,做到快速响应,保证虎豹等猛兽入侵早发现、早预警、早驱离。

同时,开展物理围栏防范工程试点。在16个虎豹经常出没的核心区重点村屯、林场场部建设物理围栏,把居民生产生活区基本包围在里面,用最直接的方式,守住群众生命安全。目前已完成11个村屯和场部的建设任务。

“我们还实施了虎豹等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2022年引入保险机制,2023年又扩大了损害补偿范围,现在是公园内,包括‘天窗’区域内由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全域由野生虎豹造成的人身伤害,生态管护员在工作期间受到的意外伤害,野猪等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全部纳入理赔范围,并扩大农作物理赔种类,充分保障原住民和职工人身财产合法权益,兜住安全底线。”段兆刚说。

此外,当地还推行了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政策。一方面引导原住居民参与保护巡护工作并在保护中受益,另一方面补偿原住民因保护虎豹而受到的经济影响或者潜在的经济影响。

段兆刚表示,上述主要措施在内的一系列措施的推行,有效降低了人兽冲突矛盾与风险,使他们基本管住了虎,也保护了人,初步实现“虎豹归山、人虎两安”的目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