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后期的三国鼎立还没有形成,曹操和刘备也都还只是创业者,势力最强的,当属自称“四世三公”的袁绍。
(资料图)
在群雄讨伐董卓时,袁绍因其强大势力和家族背景,还被推举为“盟主”。
然而,当时也有这么一位将军,无论是气势还是实力,都不输给袁绍,他就是——平原公孙瓒!
公孙瓒虽然是贵族出身,但由于其母亲地位卑贱,因此他最初的职位并不高。不过,在公孙瓒身上,却也有着很多过人之处,比如机智善辩、长相俊美等等。
正因如此,公孙瓒也得到涿郡太守的赏识,从郡中小吏,一步步做到中郎将。
从这之后,公孙瓒便开始招兵买马,东征西讨,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初平四年,公孙瓒还击杀了自己的上司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获得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一度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不过后来在与袁绍的角逐中,公孙瓒未能取胜,最后兵败身亡。
公孙瓒的故事虽然有点令人惋惜,但他却为东汉末年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培养”出了3员猛将。
这三员猛将,曹操和刘备各得其一,但剩下一人才是最厉害的!他们分别是谁呢?
第一位我们都很熟悉,他就是——常山赵子龙!赵云和刘备的关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可谓是非常亲昵,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桃园结义的不是刘关张,而是刘关张赵!
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赵云在蜀汉集团中的存在感并不高。
不过,赵云此人,却是世人心中公认的“万人敌”,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之战等等,无不彰显出他的勇猛。
除了作战勇猛外,赵云的军事指挥能力也非常强,他独自指挥的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赵云还是一位心系百姓,格局远大的将领,他曾多次劝刘备要爱惜百姓,在关羽、张飞被害后,他又力劝刘备不要讨伐东吴等等。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忠勇、正直,所以刘备始终都没有重用他!
比如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就封赏了麾下四员大将: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而赵云,只是翊军将军,一个典型的杂号将军。即便是后来蜀汉建国,赵云也只是略有升迁而已!
在那个讲究“封侯拜相”的时代,赵云的封侯之路走得也很长。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关羽就被封为汉寿亭侯;
建安十三年时,马超被封为都亭侯;建安十四年,张飞被封为新亭侯;建安二十四年,黄忠被封为关内侯。
蜀汉建国之后,尚在人世的张飞和马超再次升迁,就连半路归降而来的魏延,也被封为了都亭侯。
直到这时,赵云才被封为永昌亭侯,而此时的赵云,已是暮年!
第二位则是一生侍三主的——田豫;早年间刘备投靠公孙瓒时,田豫年纪尚小,于是便将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也很喜欢他。
后来,刘备出任豫州刺史,田豫便以母亲年老无人赡养为由,请求回乡照顾老母,尽管刘备很是不舍,但“百善孝为先”,刘备也不能勉强。
然而后来,田豫也并未回到刘备身边,而是转而投靠了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后,田豫又转而投靠了曹操!
当然,我们不能说田豫此人性情多变,不能做到臣子应有的忠诚,只能说人各有志,再说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能找到一个真正的雄主,也算是一件幸事。
田豫投靠曹操,其真才实学也才得以发挥!
田豫投靠曹操后,曹操当即封其为丞相府谋掾,后升迁为弋阳太守,其所到之处,皆得到很好的治理。后来,田豫常年为曹魏镇守北疆,多次与北方少数民族武装作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此外,他还曾与东吴作战,斩杀东吴大将周贺,在新城击败孙权,被封为长乐亭侯。
除了赵云和田豫之外,这第三位猛将就很厉害了,但可惜曹操和刘备皆未能得到此人。他就是——严纲!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严纲这个人的记载很少,其名气也没有赵云和田豫高,但他却是公孙瓒手下的“第一猛将”。严纲很早之前就跟着公孙瓒一起打天下,马战和箭术非常厉害,而且他手下还有一支十分精锐的部队,名曰“白马义从”。
关于这支部队,在《后汉书》中就有记载: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在公孙瓒与北方胡人交战时,严纲所统率的这支精锐部队,可谓是声名远播,胡人闻之无不胆寒。
正因如此,公孙瓒才能稳固北方,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后来,公孙瓒与袁绍大战时,很快就败下阵来,严纲劝公孙瓒撤退,以图东山再起,但此时的公孙瓒已经乱了阵脚,心中想要撤退自保,但却没有良计。在慌乱之下,公孙瓒竟然命令严纲发起攻击,尽管严纲勇猛顽强,麾下的部队作战能力也很强悍,但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其优势根本施展不开,更别说在兵力上还悬殊这么多!
最后,公孙瓒兵败身亡,严纲麾下的精锐之师——白马义从,也被袁军斩杀殆尽,严纲本人也被袁绍部将麴义斩杀。
此等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
纵观公孙瓒手下这三员大将的结局,我们不难看出,公孙瓒此人并非一个明主。首先来说,他没有辨别人才的慧眼,也没有任用人才的格局,其野心勃勃,但心胸狭窄,最后也只能一步步走向失败。
所以这也告诉我们,身为领导者,一定要能够发现和任用人才,而且要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