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以政府投资引导的方式提振早期科技投资市场信心,促进创新源头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由财政全额出资为培育未来产业设立百亿级基金,即使是在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上海也尚属首次。该基金释放出什么信号?将如何运作?能带来哪些机会?记者采访到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国投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独家解读。

为什么要为未来产业设基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这正是上海一直在谋划推动的。”受访者表示,对于上海来说,设立未来产业基金是国际科创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的重要一步。

提及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定位,受访者指出基金重点聚焦未来产业领域早期投资,协同各类资源,打造开放的投资验证孵化一体化平台。受访者还提到了一个多月前发布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基金,两者在重要性上并驾齐驱,在功能上差异互补。

在上海的产业布局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是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中流砥柱,未来产业则更像新生的嫩芽。它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发展阶段决定了未来产业对投资的依赖,颠覆性技术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市场化资金的望而却步。受访者表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希望弥补早期科技投资缺失的问题,政府引导、长期支持是其显著特点。此次100亿元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基金期限长达15年,还可根据情况申请延长3年。

母基金与子基金如何运行?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运行上有三个主要举措:一是建立战略科学家委员会,负责战略性研判未来产业方向,发现前沿领域优秀投资对象;二是组建科技项目经理人投研团队,支撑项目布局策划,协同各类资源,推进项目的概念验证、落地孵化和产业化工作;三是建立概念验证经费联动投入机制,发挥概念验证在提升研发效率和加速成果转化的作用,建立项目“发现→立项→验证→孵化→投资”的全链条联动机制。

投资策略上,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采取“子基金投资+直接投资”模式。其中,直接投资主要面向未来产业的重大战略项目,子基金投资则涉及对子基金的筛选、管理和赋能。

在基金管理上,上海国投公司将牵头组建国资控股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平台,在发挥国资“压舱石”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地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受访者介绍,母基金和子基金的管理人均需要具备源头发现的能力,要有全球视野,有很强的敏捷性和定价能力,能及时发现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口”。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对于子基金的遴选将重点关注相关管理人的投资和孵化能力。子基金一般要扮演基石投资人角色,能陪伴被投项目成长,为被投项目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概念验证、场景应用、人才配备等各类资源支持。

此外,母基金将对子基金进行系统赋能。例如,搭建子基金与世界一流科学家交流的平台、投融资对接的平台,与三大先导产业基金协同互动,与相关产业、园区资源的联动配置等。

如何保障基金发挥实效?

好举措发挥实效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地。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坚持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将在不久后出台。

受访者举例透露了以下内容:

母基金对子基金出资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50%。比如,子基金规模2亿元,母基金出资最高可以达到1亿元,具体出资比例与子基金的投资孵化等能力相挂钩。

考虑到母基金的主要目标是培育未来产业而非单纯获利,为了加大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的引导,基金设有回购让利机制。子基金可以根据需要回购母基金出资的部分,具体与其深度孵化项目的投入、引育优秀项目落地的情况挂钩。

考核评价方面,宽容失败和尽职免责是关键词,将建立未来产业培育、投资运作水平、风险防控能力、基金收益情况等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从整体效能角度对基金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简单来说,考核不以经营获利为唯一重要指标,更多是考察其投资方向是不是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同时,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将明确尽职免责的情况。

据悉,浦江创新论坛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创设于2008年,论坛始终围绕创新主题,紧扣时代脉搏,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2024浦江创新论坛主题为“共享创新 共塑未来: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董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