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北京援藏专家现场指导助力农户增收

今年是北京市实施对口援藏第30年。北京对口援藏工作始终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大援藏项目和资金向基层和民生的倾斜力度,帮助提高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8月底9月初,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拉萨实地探访,见证了北京援藏项目为当地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观念改变。

北京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农业温室大棚

种植前面授经验

种植后远程指导

9月2日,在拉萨市尼木县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十个现代化农业温室大棚前有了一派忙碌的景象,北京来的农业种植专家正在指导村民在大棚内翻地,铺设水管,做好前期工作,一排排现代化农业大棚在山脚下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村民扎西此前在拉萨打工,由于距家较远,平时很少回家,得知北京援藏资金建设的农业温室大棚后,第一个报名前来承包(无租金),种植的辣椒等蔬菜,效益不错。看到专家指导试种的草莓获益更好,他决定拿出一个大棚试种草莓。

来自北京顺义的草莓种植专家朱胜扬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和父亲一行共6人,特意选在草莓种植之前来到拉萨市尼木县的这片农业产业园,为当地种植草莓和樱桃等提供技术指导。“草莓种植前需要进行设备改造,添加温控和视频监控,后期我们在北京就能远程指导农户的田间管理。”朱胜扬说,在草莓花芽分化等特殊阶段,他和父亲等人也会前来现场查看生长情况,告知下一步如何进行。“在生长阶段,每隔两三天我们会一起在微信聊天群里交流,随时沟通。”

在不远处另外一片农业温室大棚内,朱胜扬的父亲朱双民正在查看2023年10月栽种的美早樱桃树苗生长情况。“这棵树有很多花芽,芽苞饱满。说明生长期不缺养分,环境适宜,光照充足,等来年就能得到好收成。”在大棚内,朱双民指着身边的一株樱桃告诉北青报记者,棚内均为矮化密植型樱桃品种,将产量控制在每棚1500斤左右,保证种植户能有一个好收入。“如果管理得更好,收成有可能超过北京地区。”

不过,朱双民也看到了大棚内部分樱桃树提前开花的现象。他认为,这是因为棚内温度控制不当,高温导致植株开花期提前,会造成部分减产。他指导种植人员,发现之后,立即将“不合时宜”的樱桃花摘除。

2200万元援藏资金

建起现代化农业温室大棚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在高原上种植草莓增产增收,尼木县尼木乡选派了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确吉等人,帮忙进行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据介绍,此前通过北京援藏资金建设的这批现代化农业温室大棚从2019年起先是种植西红柿、辣椒、哈密瓜、香瓜、西瓜等农产品,颇有成效。2023年,在北京的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下,在其中一个大棚内种了草莓,0.9亩的大棚内种植9000多株,2024年初草莓长势喜人,收成不错,单棚收获2200多斤,收入达到8万元左右。

“今年有其他农户受到吸引,要一起扩大规模,共准备种植10个大棚的草莓。”确吉说,由于当地此前种植经验有限,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北京的援藏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之前草莓有一段时间出现了红蜘蛛,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收成,所以当时请教了北京的技术人员,病虫害得到抑制。”

北青报记者从北京援藏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为提升尼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本土农业品牌影响力,投入援藏资金2200万元,为尼木建造47个现代化农业温室大棚(21个蔬菜大棚、26个温室栽种6760株美早樱桃树)。项目实施后,吞弥现代农业园区各类樱桃温室丰产期年产量预计可达2万斤,实现产值140万元,年均带动60户农户增收。

打造西藏完整奶产业链

拉萨居民喝上本地奶

说起产业援藏工作,就不得不提到北京市通州区对口支援的西藏净土乳业有限公司。8月31日,北青报记者在拉萨市城关区智昭产业园区内,见到了西藏净土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旭睿。

段旭睿说,西藏净土乳业项目得到北京市5386.4万元援藏资金的支持,另外还有北京通州的1833万元资金援助。

“从项目的顺利完工,到生产运营,全面带动西藏地区饲草种植业、奶牛养殖业和奶制品销售业的发展,打造西藏地区完整的奶产业链。”段旭睿说,西藏净土乳业项目可以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对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都有带动作用。“我们这里购置液态奶加工生产线3条,主要生产纯牛奶、酸奶、高端常温奶等,产品主要在拉萨等地销售,让居民喝上放心奶。”

北青报记者探访当天正值周末,并未在生产车间看到工作人员。不过,段旭睿指着库房内堆砌的一箱箱奶制品介绍,这些产品都即将运往订货的客户处。

截至目前,西藏净土乳业项目已先后创造了270余人的就业岗位,其中很多是本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农牧民子女,同时间接带动饲草种植、奶牛养殖等其他方面就业2.5万余人。

另外,在产业帮扶方面,北京援藏资金还支持建设有养殖场和续迈乡生猪屠宰加工厂等项目,致力于形成与尼木县饲料加工厂、尼木县生猪养殖基地相辅相成的闭环产业链。

接受采访的拉萨当地干部群众均对多年来北京人民的付出表示感谢。多名仍驻守在拉萨的北京援藏干部也表示,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仍沿着前一批干部、专家和人才的足迹,扶持净土健康产业、奶牛养殖基地、绵羊育肥基地、藏鸡养殖基地、设施农业、工业园区等产业建设,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大力推动拉萨产业发展步伐,增强受援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建设更多与拉萨产业关联度高、辐射性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对口援藏已达30年,带来的成绩和变化有目共睹。援藏工作,仍在路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