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国际商报记者 路虹
第七个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6月27日)当天,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主办,度小满协办的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增强中小微企业韧性,加速实现2023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内外数字金融专家、小微企业代表、研究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代表等出席活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表示,联合国设立“中小微企业日”,主要是希望增强中小微企业的韧性。中小微企业是每一个经济体的引擎,小企业发展得好大家才能发展得好,在全球范围内中小微企业的现状事实上代表了大部分企业,因为其雇用了最多的员工,尤其在解决穷困就业人口、女性、青年以及脆弱群体的就业上起到关键作用。在中国,中小微企业推动了60%的增长、70%的创新、80%的城镇就业以及90%的新就业岗位,从中可看出中小微企业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白雅婷指出,中小微企业若想要在外部冲击和环境动荡中生存并茁壮成长,韧性至关重要。这尤其需要中小微企业具有适应性和创新驱动力,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张翼表示,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过去三年中小微企业受到的挑战和冲击之大前所未有。在疫情延宕反复之下,许多小微企业处于停摆状态,缺订单、缺客源,收入来源几近枯竭;同时租金、人工、水电费等开支却呈现刚性,原材料成本压力不减,经营异常艰难。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机构于去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很多小微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链危机。其中,近一半(42.7%)小微经营者的季度营业收入低于2.5万元,33.2%的小微企业现金流可维持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超13%的小微经营者已经无法维持运转。
浙江省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全省有近300万家小微企业,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近90%。该省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这类企业大部分在疫情前都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当时的目标是“要不断做大”;疫情三年,经历了市场严酷的考验,在当下拼经济的大潮中,他们则更为理性和审慎,谈的最多的是“要先活下来”。与此同时,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普遍较低,是市场生态链中最弱的环节。保企业,就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细胞能够活下来、再壮大,才能解决就业问题,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才能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毫不夸张地讲,中小微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
中国服贸协会首席专家张伟表示,全球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占据所有企业的90%以上,及总就业人口的70%,GDP的50%,这显示了中小微企业的强大生命力,中小微企业是中国及世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人力、市场机会和技术支持,这些企业在三年疫情和其他全球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张伟引用最新研究认为,中国中小企业各个占比的数据在下降,大型央企、国企占比数据在上升。在这样时刻,中小微企业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同时,面对挑战,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变得至关重要。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拓展市场和客户渠道,增强企业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度小满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金融助力农村小微企业振兴项目”的合作方之一,为项目提供资金和数字金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度小满信贷业务总经理梁嵩指出,小微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实际上小微企业主的信用很优质。如何将小微企业主的优质信用转化为金融机构可以识别、监测的风险评估结果,需要依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拓宽融资服务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