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陵市郭家街道南夏村,有一处建立于2014年的科技小院,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们,在这里扎根土地,把田间地头当成课堂,帮助农民科技种田,练就兴农本领。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需登录网关)


(资料图)

六月的田野,麦浪翻滚、满目金黄。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和农户一样,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今天,他们的五亩试验田以每亩1200斤的成绩收获,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创新的农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在农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人才、服务群众。2014年,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青岛农业大学为依托,山东省第一家科技小院落户乐陵市。9年间,先后有19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在这里学习工作。周培福是青岛农业大学2022级研究生,也是科技小院的第五任院长。

这些研究生,学得虽然都是和农业相关的专业,但长期在农村学习生活,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头一回。

生活是第一关,农活是第二关。为了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小院建立之初,就承包了五亩麦地,学生们需要自己种植管理。可真正走到麦地里,他们才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的距离。

苦中作乐,同学们慢慢适应了。在科技小院,除了种田作科研,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入户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状况。中国农业大学2021级研究生黄倩倪来自广东,从来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初来科技小院,感觉“一切都太难了”,除了要学种地,还要学方言,甚至学跳舞。

农户不信任怎么办?东北姑娘任嘉文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段时间,每天吃完晚饭,她就带着同学一起去村头的小广场,和大姨大妈跳广场舞。一来二去,大家就熟络起来。

熟悉归熟悉,可村民们心里还是犯嘀咕:一群小孩子,种地能种出啥名堂?起初,大伙都以为他们来“镀镀金”,呆两天就走了。但慢慢地,村民们发现,这群研究生打理的庄稼,就是不一样,科学种地,他们还真有一套。明天请继续关注科技小院的青春故事下集《“研”值担当 筑梦田野》 

(德州市广播电视台奏嘛新闻出品)

大略网2023年6月17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