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2、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里仁篇》第25章。


(资料图片)

3、“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边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

4、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就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

5、"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在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

6、扩展资料《论语·里仁篇》计二十六章,重在阐述仁的内涵及仁德之人的行为准则。

7、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为人处世当以仁为准绳。

8、求仁而远离群小,这是一种追求和人生境界,只有仁德之人才能以此安身立命。

9、这些思想,为后代儒家所弘扬,有所谓“君子不言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

10、在其眼中,君子是胸怀天下有格局有视野的责任担当者,而小人则是目光短浅,只关注蝇头小利和个人得失的俗人。

11、应该说,这种思想对后来中国社会中“士”的阶层形成及思想特征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对传统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孔子认为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仁德观,潜移默化地修心向仁。

13、“里仁为美。

14、择不处仁,焉得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17、”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