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作为“上进生”的安徽,如何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形成富有安徽特色的手法、步法和打法,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资料图】
本台记者 刘飞
我们现在乘坐的是从滁州发往南京的客运专线,目前这条线路正在进行开通前的最后调试,预计今年的7月1号正式投用。
主城区82万人口的滁州,为何急着开通地铁?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不仅是南京都市圈的成员,目前已经与南京共建了5个产业园区,两座城市间的互动交流频繁,各项合作火热开展。
滁州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总经理 李永
我们全天开行的列次是144列次,行车间隔是15分钟。开通以后将大大缩短宁滁两地的时空距离,对进一步地拓展宁滁两地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滁州市与沪苏浙形成了8条高铁城际、15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5个内河港口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连接。并与南京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正是看好左右逢源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在半导体行业深耕了20多年的刘海波,迅速抢滩合作园区,把总部从南京搬到了滁州,并实现了一年之内签约落地,建成投产。
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海波
我们其实算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受益者之一,紧跟国家大的战略,这样才能顺势而为,顺利发展。
滁州市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指挥办副主任 贾乾威
我们围绕承接好南京江北新区乃至长三角的产业转移,重点打造生命健康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未来实现不低于招商引资1500亿元。
在一体化的征程中,安徽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作为国家八大枢纽、十大集群之一的“东数西算”芜湖项目,瞄准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全面承接长三角经济圈和中部地区的算力需求,目前已集聚了华为云、中国电信、移动、联动等一批重大数据中心项目,预计今年机架规模超10万个。
安徽星载智算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孙红
我们公司目前形成了杭州、芜湖双总部,能为长三角区域各行业提供高效、安全的静默式液冷解决方案。
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 方坚
到今年5月份为止,我们整个芜湖集群已经签约的数据中心项目达到11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将近2300亿(元),打造我们长三角区域的智算中心。
一体化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么毗邻区百姓的生活有啥变化呢?在今年2月升级运行的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马鞍山市丹阳镇居民项青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就办好了在南京市江宁区丹阳社区的居住证,“进一扇门,办两省事”成为现实。
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居民 项青
本来的话,我可能是需要跑到(江苏南京)横溪那边去,现在的话就走两步路就到了,比较方便的。
“苏皖两省一街”丹阳派出所民警 俞泓
我们在一起是一种面对面,坐在一起办公,可以为我们两边的群众,在某些部分的跨省事项上能够减时间、优服务。
现在,长三角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37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共享;2022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3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万亿元。调研中我们发现,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正在成为富有安徽特色的手法、步法和打法。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郭浩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上下功夫,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