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4000多家中小博物馆将进行特色化提升
记者昨天(25日)从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目前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及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国。
作为公众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近年来成为热门打卡地,“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今年截至8月底,全国正式备案注册的6833家博物馆接待观众量达到9.4亿人次。暑期两个月接待观众量达到2.99亿人次,其中有6个省市都突破了1500万人次,分别是江苏、山东、北京、浙江、陕西和广东。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成为了公众旅游的首选目的地。这位负责人举例,上个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了第十届博物馆及相关产品和技术博览会,短短4天,观众量就突破了35万人次。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19日正式开展以来,两个月观众量已经达到了58万人次,基本上每天有1万人次。
这些数据恰恰说明,公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博物馆也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为了让博物馆“热”得均衡,国家文物局将继续统筹不同类别博物馆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新一批央地共建重点博物馆名单公布,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等方式,把优质的文化资源直接送到基层。同时,也会开展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指导4000多家中小博物馆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多选择。
在优化开放服务方面,目前全国1662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中有近1200家都进行了延时服务,延长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据统计,全国683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超91%,除了一些热门博物馆外,大多数都取消了预约机制。相关负责人解释,因为工作需要,或者因为各地情况不同,继续保留预约机制的也都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比如保留了人工售票窗口、电话预约等形式。
针对“黄牛”抢票、社会讲解乱象的问题,国家文物局近期与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进行了专题磋商,在北京等地专门开展了打击“黄牛”的专项整治行动。接下来,还会继续聚焦预约参观、讲解服务等热点问题加强规范引导,确保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线下参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展了“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线上策展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为公众打造“身边的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还将通过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打造“流动的博物馆”,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公众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博物馆“生活圈”,打通文化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