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5次拉尼娜,只有2次农产品的表现好于其他商品,而且加息期间,农产品在抗通胀的路上竟然是领头羊。而在衰退期间,农产品表现出明显的韧性。
【资料图】
核心观点:美国将Nino34绝对值大于0.5超过5个月认定为拉尼娜,目前明显是拉尼娜愈演愈烈的时期,Nino4和Nino12的差值依然较大,东海岸水温处于偏低水平,不排除南美干旱会持续。
正文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在最近的拉尼娜事件预测公报中表示:“非洲之角地区和南美洲南部日益恶化的干旱具有拉尼娜事件的特征,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的超常降雨量同样如此。最新的拉尼娜事件变化不幸地确认了区域性的气候预测,即非洲之角地区的毁灭性干旱将恶化并影响数百万人。”
罕见的“三重”拉尼娜依然在肆虐。
今年拉尼娜事件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全球范围的农作物产量及运输。
美国干旱导致玉米、大豆减产,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导致水运运力大幅下降。
南美形成干旱天气,为大豆播种和生长蒙上一层阴影。今年巴西的豆类、玉米、咖啡等主要农作物大概率将减产。卡孔迪市是巴西最大的咖啡产地,在连续三年多遭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后,当地市场人士预计,到2023年5月的收获季,当地咖啡豆的总产量可能下滑30%。
东南亚降雨偏多已经一定程度压制了棕榈果的产量。
世界气象组织8月预测显示,当前的拉尼娜事件可能会在未来6个月内持续,持续到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持续到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概率将逐渐下降至55%。
拉尼娜是什么?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相反,它会导致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水异常变冷,同时伴随着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化。它在西班牙语中是“小女孩”的意思,但她却是个顽童,会导致我国热带气旋增多、冷冬热夏、南旱北涝;会使印度、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使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气象学家为了观察和界定拉尼娜,使用了监测海水温度等方法,并使用特定区域的海温变化建立了模型。
上图Nino34、Nino3、Nino4、Nino12代表不同的太平洋区域水温与平均年份水温的差值,美国将Nino34绝对值大于0.5超过5个月认定为拉尼娜,目前明显是拉尼娜愈演愈烈的时期,Nino4和Nino12的差值依然较大,东海岸水温处于偏低水平,不排除南美干旱会持续。
中强拉尼娜对农产品的影响
通过对比过去5次中强度拉尼娜对农产品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只看天气不看宏观是很难把握农产品动向的。5次拉尼娜,只有2次农产品的表现好于其他商品,而且加息期间,农产品在抗通胀的路上竟然是领头羊。而在衰退期间,农产品表现出明显的韧性。(1988年因为数据不全,使用美豆和原油拟合,其他数据为板块指数对比)。
当然,拉尼娜对农产品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也要因时而论。
拉尼娜造成南美干旱
拉尼娜会导致巴西东北部降雨增多,但巴西大豆主要种植区在西南和中部,这些地方更容易受到干旱影响。
自去年底以来,巴西已出现多次暴雨过程。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巴西东北部的巴伊亚州遭遇连续降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今年1月,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发生洪水。
拉尼娜让巴西冰火两重天,人在暴雨中受苦,豆在烈日下煎熬。
外媒11月21日消息:巴西私营的农业气象公司周一称,本周巴西绝大部分大豆产区将会迎来降雨。此前巴西大豆产区的降雨稀疏而且分布不均,阻碍了大豆播种工作。
截至11月4日,巴西2022/23年度大豆的预售量相当于预期产量的19.1%,比前一个月仅增加1.7%,创下2014年以来最慢步伐,低于去年同期的28.2%,也低于历史均值32.5%数据显示,2020年同期的新豆预售率达到创纪录的53.4%。
希望近日的降雨能缓解巴西大豆的生长情况。
国内豆粕:美豆及巴西豆发运正常,且到港预期强烈,沿海港口大豆库存拐点出现,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基差回归。美豆基本收割完毕。11月中旬以来,大豆逐步到港,有效缓解我国大豆及豆粕供应紧张的情况。
拉尼娜导致东南亚降雨增多
东南亚降雨较难统计,我们使用泰国东海岸的累计降雨量。过去6年里同期累计降雨大概在1200—1400毫米,而当下累计降雨已经达到1550毫米。
高频数据来看,马棕11月1-20日产量环比减少12.4%。11月马棕进入周期性减产,2020年11月环比减产幅度7.5%,作为对比,今年马棕11月减产幅度较大,不排除受到降雨影响。
■文章部分数据来源于方正中期期货、华尔街见闻、国家气象局、wind,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机构观点,据此入市风险自负。期货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