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思华:沐甜科技白糖信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白糖数据处理和运用分析,对国内外食糖市场行情研究形成了一套自有的分析系统,多次参与广西、云南等地进行产业链调研,对产业链了解深刻。

核心观点:如果储备糖和进口糖在三季度没有给出额外供应的话,那么今年三季度国产糖自身的供应单单依靠榨季产出的话,是非常紧张的。

正文

大家好,我是沐甜科技的白糖信息研究员王思华,非常感谢牛钱网的邀请。

因为今年白糖这个品种的上涨趋势是非常强的,而且白糖上涨的速度和高度都是非常超出大家预估的,所以现在来看,随着交易所保证金的提高,市场的投机性其实是有一定的下降,部分资金也是移仓到远月,尤其是巴西中南部的产量陆续到达它的压榨高峰期,供应量也是陆续上来,当前大家对于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分歧还是非常大,我就国内外市场的一些基本面分享我对白糖这个品种的一些看法。

从国内市场来看,22/23榨季全国897万吨的产量同比下降了59万吨,其实供应量就已经决定了今年国产糖供应偏紧的事实。从5月底的产销数据来看,不管是广西还是云南,5月底的一个工业库存量基本达到近十多年的低位,包括我们追踪的社会第三方的库存量也好,这两大产区它的库存量包括工业库存和商业库存其实是偏低的。如果按照糖协给出的数据,5月底全国的工业库存只有272万吨,那么目前来看,国内还有四个月的销售期,即使按照全国单月销量不超过80万吨来预计,后面到8、9月份,国产糖的供应是非常紧张的,所以国产糖供应端的利多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去担忧就是国储糖什么时候抛出来?数量是多少?在进口糖内外价差倒挂还是非常大的情况下,如果储备糖和进口糖在三季度没有给出额外供应的话,今年三季度国产糖自身的供应单单依靠榨季产出的话,是非常紧张的。

首先说一下进口糖,5月的进口食糖是4万吨,这个数据基本上非常符合市场预期,因为4月份和5月份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船发到国内,如果说6、7、8这三个月国内原糖的进口量还这么低的话,国内市场在三季度的价格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近期,其实市场也一直在传闻国内的一些贸易商,甚至是一些加工厂在陆续采购原糖,所以上周原糖价格出现反弹,但是从近期的船表的追踪信息来看,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很大量的原糖进口到中国,6月份食糖的进口量可能还是维持低量状态。

如果后面加工厂真的采购了原糖,按照时间推算来看,最快也要8、9月份才能集中来到国内进行加工,所以7月份和8月份的船表发运情况非常关键。从目前来看,我们了解到只有部分加工厂可能有一些原料之外,多数加工厂的原料是非常紧缺的,所以如果三季度原料一直供应不上来的话,加工厂三季度的开工率还是难以提高的。

如果进口量没有明显提高,三季度国内市场的供应就只能依赖储备糖,但是储备糖这方面市场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现在市场预估是400-500万吨,甚至更低。

如果市场预估的正确,后面不管是以轮储的方式也好,或者是直接放储,我不认为三季度储备糖能给市场很大的供应空间去发挥。因为目前来看,已经有小部分储备糖轮储出来供应给国内市场,但是它的价格还是比较高,而且数量也不是特别明显,考虑到明年的厄尔尼诺对于国内外主产区产量影响的风险,我认为目前储备糖供应给国内市场利空的空间是非常的有限的。

接下来说一下国内市场比较关注的消费情况,今年白糖的价格上涨幅度很高,相关的替代糖蔗与白糖的价差存在替代空间,但是实际上会不会就迅速发生很大的一个替代呢?从理论上来看当替代品与白糖价差在1500到2000的时候,市场的替代是有可能的。我们了解到的确从今年4月份开始,部分果汁行业开始使用果糖来替代白糖,如果说后期果糖与白糖的价差继续维持在2500到3000左右,是可以看到有部分果糖还是陆续替代白糖的,但是不一定会出现非常大的增量。因为在前几年果葡糖浆对白糖已经出现了两轮大规模的替代,这个市场已经接近一个饱和的情况,再加之企业改配方也是需要一定的观察期和考虑,短期内替代品很难迅速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温和的一个替代。

糖浆和预拌粉对于食糖消费的影响会有一些政策去干扰这两个糖源的供应。整体来看,今年国内糖价的上涨,可以允许有糖浆或者预拌粉部分的替代增量来供应国内市场白糖的消费,但是没有办法去扭转供需偏紧的情况,市场供需平衡的协调,更多的是需要进口糖和储备糖这两个核心糖原来调整供应的增量。

我觉得现在市场最需要关注的风险就是下游需求的真实表现是怎么样的,因为从表观数据来看,今年累计的食糖消费量的确是同比增加了很多,但是从其他的宏观指标来看,比如社会零售品的消费总额、PMI等宏观数据来看,国内的宏观市场的需求表现并不是特别好,所以6-8月份是验证白糖真实需求的关键节点。如果说6到8月份的消费需求是真实有效的,那么对于后面价格的上涨,还是可以有期待的。

如果6到8月份的市场需求表现相对中性的话,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的打折,但是在我们没有看到过多的进口量供应给国内市场,而且内外价差倒挂的背景下,我们还是维持偏高位区间震荡的观点。

后面的话还是要关注天气的风险,就是厄尔尼诺。对于泰国以及中国2324榨季的产量影响。部分机构已经对泰国2324榨季的产量放了同比下调预估,不同机构的预估有差异,大概产量同比下调150到250万吨左右。

近期我们也对广西进行了株苗的调研,广西的甘蔗株高和株数同比增加,但是没有恢复到历史同期较好的生产数据。目前来看2324榨季的食糖产量可能维持同比略增,恢复到历史比较高的产量水平,暂时是看不到的。

国际市场方面,最核心关注的就是巴西的产量,还有后面巴西的天气以及港口发运的情况,围绕这三点,其实就是原糖中短期交易的核心方向了。

5月下旬,巴西的双周的生产数据,不管是产糖率,或者单产数据,市场都给出了偏高的结果,部分机构也上调了巴西甘蔗量到6.1亿吨。按照目前的糖醇价差来看,巴西增产没有什么悬念,部分机构也预计巴西中南部食糖产量大概有3830到3860万吨。后面分歧就是能增产到什么程度。增产如果符合市场预期,不解读为过多利空的数据。

巴西港口发运的情况,后面会不会有一个潜在的利多题材呢?前面的原糖的5月合约就是炒作港口的堵塞,还有发运的延迟。对后面的7月合约,能不能进一步交易这个题材呢?巴西的港口堵塞有一定的缓解,等待的时间也由最初的30多天下降到了20天左右。但是我们要知道,6月份和7月份都是巴西玉米大量发运的时期,目前我们了解到,现在巴西的大豆排队的时间已经到了40天,7月份中国对于玉米的买盘也是非常好,后面不排除巴西6、7月份发运大豆和玉米造成桑托斯港口的堵塞。目前没有看到过多的原糖船只发运到国内,如果6月下旬到7月份也有一部分原糖发运到国内刚好碰到巴西农产品发运,就会有港口堵塞的风险。这个还是后续的一个不确定的利多点。

未来不排除天气的风险存在。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不断加大,关注一下近期6月18号到6月20号巴西中南部地区有没有霜冻的可能。还有后面较大范围的降雨,延迟压榨的进度。

看空国内市场食糖价格我认为时间节点还没有到。需要等到8月份之后,巴西的定产和以及巴西的出口情况,再结合国内市场的真实消费、进口政策情况,才能更好去判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