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汽集团投入21亿元要实现电驱自主研发,业内一场核心技术话语权的竞争正在展开。越来越多的车企意识到,疫情不稳定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供应链面临断供的风险越来越大,加上新能源车庞大的消费市场,未来更将催生电驱技术更大的发展潜力。

广汽集团将实现部分电驱自产

日前,广汽集团正式宣布成立电驱科技公司,总投入21.6亿元,以实现自主IDU电驱系统及GMC混动机电耦合系统产业化。该公司由广汽集团、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分别按23%、26%、51%的比例持股,计划在2025年建成生产线,每年能生产40万套IDU电驱系统总成,及10万套GMC混动机电耦合系统的电机和电控。电驱科技公司的成立,将帮助广汽集团掌控电驱核心技术、实现部分电驱自产。今后在电驱领域,广汽集团将自研自产、合资合作生产、外购“三路并举”,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降低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据悉,广汽集团目前已建立起完整的电驱研发体系,配齐全领域人才,具备开发高压电控、高性能电机、多模减速器及集成电驱等先进技术的能力,可定制化开发匹配整车性能的电驱产品,为自主品牌双子星提供核心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称,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驱动系统发挥了燃油汽车中“发动机+ECU电控单元+变速箱”的作用,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整车使用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核心表现。无论采用何种电动化技术路径或何种电池类型,新能源汽车都需要电驱动系统实现动力输出与控制。因此,实现IDU电驱系统总成及其核心部件、GMC混动机电耦合系统关键核心部件的自研自制,掌握核心技术、持续保持整车产品技术先进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多家车企都在争夺话语权

众所周知,掌握电驱这项核心技术,将获得行业更多话语权。因此,近年越来越多车企已经付诸行动并有所收获。上月击败一汽大众、夺得国内乘用车销冠的比亚迪就是典型代表。该企业已经掌握刀片电池、超级混动DM-i和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3.0,这也使其成为全球首家掌握三电系统的企业。今年1-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为81.13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290.09%,市场份额达到29%。

半个月前,蔚来宣布第50万台电驱动系统量产下线,首台ET5电驱系统C样也同时下线。这使该企业成为全球第二家拥有独立正向研发电驱动系统能力的车企。据了解,蔚来用六年时间实现了智能电驱动系统从0到50万台的跃进。位于合肥新桥园区的蔚来电驱系统制造基地,目前规划年产能130万台,已建成全球领先的柔性化智能生产线。

有机构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届时,国内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将超过50%。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规模将带动零部件生产,也为电驱系统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发展空间将增至1228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