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间,美国ICE棉花(12615,-275.00,-2.13%)期货触及跌停,跌幅3.99%,报72.11美分/磅。是什么原因导致外盘棉花延续跌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外盘近期延续跌势,上周五再度收于跌停板,创2020年底以来新低。美棉表现如此疲弱,分析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10月最新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滑势头加剧,市场对于后市消费走弱的担忧不断加重,美国服装库存还在持续地增加;二是目前北半球处于集中收购期,美棉整体的收割进展良好,随着新作大规模上市,全球棉花供应将逐步增加;三是近几周美棉周度出口销售数据表现不佳,进一步打压市场信心,推动外盘快速下跌。”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李馨说。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内郑棉近日也破位下行,除了受到近期外盘大幅下挫的带动,主要原因还是国内自身基本面欠佳,“金九银十”旺季成色不足,消费下滑态势明显,最新公布的9月外贸出口数据环比同比均出现下降。
“短期因供应压力不大,但疫情缓解后11月供应将集中释放,使得市场对后市信心普遍悲观,持续施压国内棉价。”李馨说。
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高级研究员吴新扬告诉记者,美棉跌停、郑棉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整体全球棉花市场面临的供需双弱大趋势并没有结束。目前的供需双弱局面,并非仅在于棉花市场这一环节的供需表现上面,而是在于整条棉纺织产业链,即从最上游的种植到最下游的服装消费,这两端出现了严重的供需不匹配。目前包含棉花种植面积、轧花产能及纺织产能等供应的产能因为前期消费放量,受利润回升影响出现了产能的无序扩张,而在全球市场面临消费持续衰退的趋势。当前欧美市场出现严重服装累库,并逐渐开始拖累春夏纺织服装订单的下达。供应端产能过剩必然带来渠道库存的累计,在主动降库存的周期下价格不断遭受下行压力冲击。
当前全球的棉花供需情况如何?
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预估,本年度2022/2023年度全球增产有限,较上一年度增产54.7万吨志2570.3万吨,本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预计达到2516.9万吨,这一预估数据较2月展望论坛首次预估下滑明显。
“此前市场对于美棉产量的担忧扑空,可见以美国为主的各主产国的产量炒作已经基本结束,前期驱动也已消化。此次报告最主要的调整对象是消费,显著调降了全球棉花消费量,符合此前市场预期,最终使得全球期末库存明显调增,强化了新年度棉花供应趋于宽松化的预期。接下来全球将迎来2022/2023年度新作大规模上市,国际棉价或将开启新一轮的下跌行情。”李馨说。
反观国内,目前国内新疆棉采摘进度略快于往年同期持平,不过交售进度大幅落后。截至10月20日,新疆交售进度不到30%,而往年同期基本在40%以上。“当前内地库棉花有一定消耗去化,因新疆部分地区发运有限,且新花上市缓慢,短期供应有所收紧,不过下游纺企维持随买随用低库存策略,对棉花需求有限,供需矛盾也并不激烈。”吴新扬说。
事实上,国庆节后,新棉收购和加工进度持续放缓,上市时间延迟,棉花销售也不顺畅。而下游纺织企业原料库存均处于历史低位,短期供应紧缩,使得现货价格表现坚挺,基差持续走扩。
李馨告诉记者,近期随着新棉采摘进入后期,疆棉收购进度略有加快,但整体仍慢于往年同期水平。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10月27日,新疆籽棉交售进度为60.2%,同比下降24.6个百分点。不过近期新棉出疆效率有所提高,内地供应预计逐渐增加。需求方面,随着消费旺季进入尾声,国内下游需求转淡,纺织企业成品累库现象明显,终端订单匮乏。
在当前持续加息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棉花后市将何去何从呢?
“当前的棉花还没到反转时刻。一方面,仍需提防宏观市场对大宗商品的冲击,此外,下游消费转淡,警惕过剩的纺织产能再次引发累库。”吴新扬说。
李馨认为,全球棉花消费走弱的预期维持不变,未来全球棉花供需格局预计转向宽松,国际棉价下行驱动力将逐渐增强。国内现货价格短期表现抗跌,但后期供应将集中释放,而下游需求预期走弱,后市棉价仍有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