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军走了。8月20日中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来到他的病床前,默哀鞠躬,摘取其眼角膜,实现他最后的夙愿。“如果我走后不能为社会留下什么,会感到很遗憾。”生前,这名广东退伍老兵多次告诉妻女,“我想捐赠器官,我做下的承诺,绝不后悔”。早前,听闻癌细胞扩散致器官无法使用后,他曾一度十分失落。直到医生确认可以捐赠眼角膜,67岁的他才再次振作。李志军的事迹经南都、N视频报道后感动全网,引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日报、共青团中央、央广等各方广泛转载,网友们纷纷向这位老兵致敬。

8月21日,南都、N视频采访了李志军的家人、战友、同学。有人追忆其生时数次哽咽,“在弥留之际,他仍想着帮助社会、帮助别人,不愧是军人出身”。

捐献角膜

李志军捐赠眼角膜的决定因女儿李荣荣而起。

“有一天晚上,女儿拿出一份器官捐献同意书,说她已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了,让我们也捐。我们一看,是好事呀,就立刻答应了。”李志军的妻子黄练向南都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当时父亲也想捐,就是担心患癌症后器官不能再用。”李荣荣说。2014年11月,刚退休的李志军在体检中被发现罹患结直肠癌晚期,随后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2019年10月,癌症复发转移到肺部。

再度入院治疗后,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详细了解了遗体器官捐献的细节后,他表示,“什么有用就捐什么!都不能用了就捐给医学院做解剖研究”。于是,李志军夫妻俩一起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在可勾取的选项中他全部都勾选”。

今年8月初,李志军情况急转直下,陷入昏迷,家人再次将他送医。情况稍微好转时,他又通过妻女向医生咨询器官捐献相关事宜。

“他当过兵又是共产党员,早就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他希望自己走后器官能留下来帮助别人,如果无法留下什么,会感到很遗憾。”李荣荣告诉南都记者,父亲得知癌细胞转移导致器官无法使用时曾一度很失落,直到医生说眼角膜可以捐赠时,他才再一次振作起来。

8月7日,李荣荣来到广东省红十字会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替父亲李志军签下了角膜捐赠同意书。当她回到病房时,李志军精神状态欠佳,但还能表达。面对女儿“是否记得之前的捐赠承诺”这一询问时,他反复强调,“我做过的承诺,绝不后悔”。然后,在捐赠同意书上按下了手印。

8月20日10时,李志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生命定格在67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跟家属一起默哀鞠躬送别李志军,并进行眼角膜(眼组织)摘取,实现他最后的夙愿。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真正做到了退伍不褪色。”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兼眼三科主任段虎成告诉南都记者,以前每年约有25名志愿者捐赠角膜,许多角膜病人只能排队等待,有些人在等待过程中失明。疫情发生后,捐赠角膜的人数更少,去年只有十几个。“一般而言,一对角膜可以帮助两位患者,我们将立刻安排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移植,让军叔的大爱传递下去。”

8年抗癌

在李荣荣眼里,父亲是个意志坚强、生乐观的人。其实,抗癌的8年里,他吃了很多苦头。

李志军身高1.73米,从130多斤消瘦到了70多斤,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几乎只剩皮包骨。“别人不知道他生病了,还以为是90多岁的小老头。”李荣荣对南都记者说,父亲有时候也会照镜子吐槽自己瘦得没人样了,“我就会安慰他,抗癌总有这个过程,下个月就不会这样了,他还是很好哄的”。

2020年,李荣荣在家用推子帮父亲理头发,“他有一年多是光头状态,眉毛也掉了,但他还是很积极乐观地化疗抗癌。我知道他是想留久点儿陪伴我们,但不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实际上,自从癌症复发后,李志军基本每隔21天就要化疗一次,他难免也有流露出脆弱的时候。李荣荣告诉南都记者,有时候父亲会问医生能不能延长一点时间再去化疗,仿佛刚回家没多久又要来医院了。他也悄悄找过医生,抱怨治疗太辛苦了,不想治了,但他只是偶尔任一下,其实还是会乖乖配合治疗。

“父亲出生在军人世家,他长大后也入伍成了一名工程兵,虽然后来转业了,但一直都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李荣荣看来,部队的经历也练就了父亲坚强的意志,鼓舞着他度过了抗癌的一个个艰难时刻。抗癌期间,医生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但他都挺过来了。“其实这8年里的每一天,他都在创造奇迹。”

8月20日,李志军病逝。得知这一消息,战友孙粤悲痛不已。“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又一起当兵,从同学变成了战友。”他向南都记者回忆,李志军入伍时年龄比同一批进来的人要小2岁,身高1.7米不到,作为一名工程兵,经常要挖坑道,他从来不因年纪小就推脱任务,很能吃苦。

“我们相识的时候是小毛孩,再联系上已经是老头子了。”李志军的儿时友人高叔告诉南都记者,两人再次联系上是2018年,通过微信加上了好友。“我们之前每天早上都会问候对方,提醒彼此注意身体。”

提起李志军捐献眼角膜一事,高叔哽咽道,“我看到之后就流泪了,非常感动。在弥留之际,他仍想着帮助社会、帮助别人,不愧是军人出身,不愧是军人的子弟”。

李志军的事迹经南都、N视频报道后,引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日报、共青团中央、央广等各方广泛转载,不少网友被这位无私的老兵所感动,纷纷留言“一路走好,致敬,了不起的英雄”。

言传身教

父亲去世后,李荣荣常常想起和父亲相处的细节。

身为人父,李志军从来不会以“别人家的小孩”作为标准要求女儿,凡事都鼓励她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发展。

“有时他更像是我的朋友。”李志军是个体育迷,李荣荣受他影响,从小爱看足球、篮球等比赛,父女俩常常约着一起追比赛,2019年还远赴上海观看F1赛事。

“我很久没有喊他‘爸爸’了,在家都是叫昵称。”李荣荣对南都记者说起,自从今年4月住院后,父亲就像老小孩一样,有时候自己也要像大家长一样去哄他,“我经常叫他‘臭宝’,一叫‘臭宝’他就笑得很开心”。

在黄练眼里,丈夫李志军是个很浪漫的人,爱音乐爱咖啡。没有治疗的时候,最喜欢去佛山岭南天地喝咖啡,一周要去3次以上,时也会陪妻子女儿去逛街。“我们希望他不要时时刻刻觉得自己是一名病人,他也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

黄练向南都记者回忆,无论是在抗癌时,还是日教育孩子,丈夫的心态一直都很积极。女儿小时候有一次测验得了59分,第二次得了62分,他就很高兴地表扬女儿有进步。

“父亲从小就教导我要做个好人,高考的时候,我没有信心考到好的学校,父亲就说,考什么学校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做人,去任何一个学校都要先学会做个好人。”李荣荣说。

今年7月,李志军的病情恶化,医生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停用了一款抗癌靶向药。“这个药挺难买的,他说既然用不上了,就看看有无渠道捐给别人。”李荣荣按照父亲的嘱咐,在抗癌互助群里发布消息,很快联系到一位住在佛山张槎的女士,她已经停药一段时间了,也没有找到渠道配药,李荣荣就送过去给她。

黄练告诉南都记者,早几年有一次国内发生了洪灾,丈夫生病需要医药费,但还是坚持拿出一些钱去捐款抗洪,居委会工作人员被他的精神感动,特意给他送上了一张证明,他收到之后,就把它珍藏起来了。

8月20日,在医院走廊,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广东省红十字会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给丈夫颁发的纪念章。

看着这枚见证着丈夫人生最后一次无私奉献的纪念章,她说,“眼角膜捐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让生命得到延续。生长在和年代,就应该为社会做出一点小贡献,志军也是这样想的”。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见记者 韦娟明 实生 张浣茹 林钰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