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受美国大豆出口良好和阿根廷主产区天气干旱刺激,国际豆类价格保持坚挺走势。然而,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逐渐增多,且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持续走低,加之国内开始进入生猪等出栏周期,豆粕进入建立库存阶段,价格反弹乏力。
南美是否减产仍不确定
目前,巴西大豆正处于播种的收尾阶段,阿根廷大豆播种刚刚完成53%,低于去年同期的61%水平。本年度拉尼娜现象持续,阿根廷维持干旱,各机构纷纷调低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不过,多家气象机构预估,拉尼娜现象将在2023年一季度结束,届时正值阿根廷大豆最后的生长阶段,因而阿根廷大豆最终能否减产、减产多少仍有待观察。此外,阿根廷大豆产量约在4600万吨,全年大豆出口仅处于700万—800万吨,对美国大豆的出口影响有限,对全球大豆供需格局的影响较小。
相对地,巴西大豆产量常年超过1.24亿吨,并且今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增长4%左右,按照近5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约20%的增幅衡量,多家机构预估巴西大豆产量应同比例增长,处于1.4亿—1.5亿吨。拉尼娜现象虽然会令阿根廷大豆减产,但对巴西大豆的产量影响难以确定,在过去10个拉尼娜的年份里,巴西大豆增产年份达到7个,而减产的年份只有3个。
我国进口大豆到港增加
由于美国、英国等国家不断加息控制通胀,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降温。随着美元的下滑,最近一个多月,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从而促使我国进口大豆成本持续下滑。目前,我国进口2023年1月船期美国大豆到港成本约为5290元/吨,较9月的5730元/吨降低约440元/吨,我国进口大豆压榨利润持续回升,这便意味着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必将加大大豆进口。
随着美国大豆的大量上市,以及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压榨利润的恢复,我国进口大豆采购明显增多。最近几日,我国油脂企业连续采购美国大豆,累计已经超过70万吨。根据跟踪的数据预估,12月至明年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处于2600万—2800万吨,预计环比增加28%,同比增加25%。进口大豆到港的增长,意味着国内豆粕产量将出现改善,国内豆粕供应偏紧的格局将逐渐改变。
生猪养殖进入出栏阶段
目前已经处于12月中旬,日益临近元旦、春节等节假日,而我国居民具有春节前进行相关食品制作的习俗,我国生猪、肉禽等养殖已经开始进入出栏周期,这将令未来几个月我国生猪等存栏数据出现缩减。并且,即便春节后养殖企业重新补栏,小猪的饲料消费用量增幅也将有限,对豆粕的需求难以达到当下的高位状态。
基于此,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数量持续增长,而饲料消费进入淡季,豆粕库存必然进入积累阶段。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油厂豆粕库存处于29万吨左右,较半月前增加11万吨。随着南美大豆产量的逐渐明朗化,一旦进入南美大豆的上市周期,国际大豆市场必然受到压制,届时豆粕价格亦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