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很多朋友已经盯着豆粕的高位顶部,可迟迟吃不到肉。为什么这个错觉如此明朗,而价格却在刺痛预期?

这个价格,对得起美豆,对得起库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核心观点

豆粕现在的一个交叉矛盾值得一直关注:美国内需求是否出现拐点、中国国内需求是否持续。目前国内压榨利润偏低,基差偏高,如果未来库存进一步积累,基差将会承压。旺季已过,未来几个月内供需共振偏强的可能性比较低。

正文

豆粕这个顶其实已经很难看了。很多朋友已经盯着豆粕的高位顶部,可迟迟吃不到肉。为什么这个错觉如此明朗,而价格却在刺痛预期?这个价格,对得起美豆,对得起库存。

如果看到美豆的走势,你就不会觉得这样的压力顶部很强势了。

美豆粕加权日线国内豆粕加权日线对其天气炒作,似乎国内已经麻木,必然有重大的利空正在酝酿,抢占了阿根廷减产的效应。阿根廷减产持续中截至2月16日当周,阿根廷大豆优良率为9%,上周为13%,去年同期为35%。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分歧较大,USDA2月预估产量在4100万吨,相较布交所及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的3450—3800万吨的预估偏高。上周末阿根廷部分地区意外出现霜降,威胁作物生长。本周一家交易所将阿根廷大豆产量调低到3350万吨,这也是迄今最低预估。

阿根廷减产预期真的是一波比一波低。可我们来看一下阿根廷大豆对世界产量的影响:阿根廷大豆产量占全球的10.7%,从去年10月预估5100万吨到现在的4100万吨,减产占全球的2.6%,因为内部消化的韧性,减产导致的出口减少占全球的0.7%,要知道目前的预估产量和去年确定的产量相当,而美豆粕却对应价格新高。

一方面几乎确定今年南美增产,一方面阿根廷大豆的生长虽然受阻但依然在奋起直追,最大的预估调降已经过去,除非出现重大气象灾害,不然天气驱动的边际效应必然会走弱。

美国需求或迎来拐点这是当下小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点。随着加息的开始,美国个人消费的数据已经走弱了(去年至今),但国内大豆压榨异常坚挺,似乎是刚需韧性在起作用。但是,去年12月大豆榨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从近年新高突然滑落,今年一月数据不差,但似乎冲历史高位有些乏力。在加息打压通胀和消费已经受到明显影响的背景下,美国国内压榨量出现拐点的可能性逐渐增强。如果供应削弱的边际在衰退,需求又出现拐点,那么这个顶,倒是很应景。

到港偏紧,库存中性

船期这个问题,是时间上供应的错配,就像堰塞湖,满了终究会溢出来,由于利润的驱使,终会归于平均。找了历史阶段做个对比,2019年年初和年尾都出现了港口库存骤降的现象,可不同的是,这两个阶段的现货并没有涨价,期货价格也没有走强。区别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从库存上找原因。19年初库存处于高位,而年末库存处于低位,但被下跌的生猪价格打压了。去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且生猪价格共振上涨。总的来说,阶段性的供应问题需要遇到整体性的需求走强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去年中秋、国庆确实有一波强劲的需求反弹。

当然后面到港还是有些紧张的。因巴西收割和运输担忧,目前市场倾向于下调3-4月的大豆到港。3月到港或在600万吨,4月下调至830万吨,如果运输不积极,4月到港或不足800万吨。

国内需求反弹持续?生猪驱动依然在从国内蔬菜价格上看,上上周需求出现强势反弹,需求持续性有待进一步确认。

当下生猪存栏较高,去年饲料的产量也达到近年来的历史最高位,对豆粕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豆粕现在的一个交叉矛盾值得一直关注:美国内需求是否出现拐点、中国国内需求是否持续。目前国内压榨利润偏低,基差偏高,如果未来库存进一步积累,基差将会承压。旺季已过,未来几个月内供需共振偏强的可能性比较低。

■文章部分数据来源于紫金天风期货、中财期货、中信建投期货、饲料行业信息网、wind,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机构观点,据此入市风险自负。期货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