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对建设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视程度,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养老金融。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正积极布局养老慈善信托业务。今年下半年以来,建信信托、国投泰康信托等多家公司的养老慈善信托产品完成备案,渤海信托·月明2号养老慈善信托等产品落地。

渤海信托总裁助理李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养老慈善信托业务通过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汇集社会资源,为解决特殊群体养老问题贡献力量,体现了信托公司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积极作为。

撬动更广泛社会资金

流入养老领域

日前,渤海信托·月明2号养老慈善信托捐赠仪式在河北省平山县古月镇大地村举行,记者跟随渤海信托一行前往大地村,为多位老人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并和老人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此次渤海信托通过月明2号养老慈善信托捐赠了26.76万元,用于资助石家庄市区域内60周岁以上的三无、孤寡、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等困境老人,公司计划在8月底完成对石家庄五区三县约200位老人的捐赠。

据介绍,月明2号养老慈善信托设置了“慈善信托+慈善组织”的双受托人结构模式,渤海信托为主要受托人。

渤海信托财富事业部理财总监张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受托人制”可以实现互相监督,优势互补,既能充分发挥公司在信托财产受托管理、风险隔离等方面的优势,又能有效发挥慈善组织在慈善项目上的执行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有利于受托人之间实现专业化分工,也有助于提高慈善信托资金运用决策的科学性,最大限度保障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

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华润信托、国联信托、杭州工商信托、浙金信托、光大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积极布局养老慈善信托业务。下半年以来,已有建信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及国元信托作为受托人的养老慈善信托产品完成备案,涉及备案财产规模达到170万元。

资深信托法专家张笑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利用金融机构的力量,慈善信托可以撬动更广泛的资金,服务于社会。养老慈善信托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提供相对成本较低的市场化手段、兼顾安全性的投资,运用于养老这个急需社会资金持续进入的领域。

另外,从信托公司展业的角度来看,开展慈善信托业务,不仅能够提升信托公司的品牌美誉度,而且能够与其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张敏表示,开展慈善信托业务有助于实现信托公司的品牌协同、财富协同和业务协同。例如,其可以引流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特殊需要服务信托等潜在客户,与慈善信托配套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以及拓展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等业务。

精准适配养老需求

提供个性化产品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叠加政策鼓励,养老金融领域的市场潜力不断增长,这也为金融机构参与该领域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动力。

李欣表示,金融业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金融的功能不仅在于资源配置和资产融通,更在于对供需两端的深度支持。在需求端,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在供给端,金融机构利用其业务资源优势,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资本引导,助力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质效。

聚焦于信托行业,资管研究员袁吉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较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养老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事业领域,有利于丰富养老金融的内涵,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养老事业。慈善信托在一些大额、长期慈善资金管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从产品端来看,信托产品能够对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进行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的多元化整合,可在养老金融领域提供更为个性化、复杂化的资产管理与服务方案。简而言之,信托公司可将养老资金与康养医疗、子女教育、财富传承等目的相结合,构建多种产品形态,并以此精准适配因地区差异、人群差异所造成的养老需求差异,提供个性化产品。

从整体市场角度来看,李欣表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金融机构在基础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银发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等领域均大有可为。

推荐内容